7月15日是第九个世界青年技能日。为弘扬技能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市人社局联合重庆日报,邀请10位优秀重庆技能人才作事迹报告,讲述他们作为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国家级技能大师、技教名师、典型学生的成才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涪州结绳”手工编织技艺非遗传承人李蕾的故事。
报告人信息:
姓名:李蕾
职务:重庆市涪陵区结绳艺术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副校长
主要荣誉:所在单位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重庆市三八红旗集体、重庆市“美丽工坊”、成渝双城残疾人创业先锋大赛助残组银奖、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所开发创作的结绳文创产品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入围奖、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大赛银奖、涪陵区首届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一等奖、涪陵区女职工技能大赛一等奖等数十项荣誉;个人也被评为了重庆市巴渝巧姐、涪陵区最美扶贫志愿者、涪陵区最美巾帼奋斗者等。
事迹材料:
为帮助贫弱疾残群体增收致富,我在涪陵区人社局的指导帮助下,成立了全国唯一一所结绳艺术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重庆市涪陵区结绳艺术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并通过学校培训大批手工结绳编织人员,为工坊输送结绳编织巧匠。此外,我还建立起了“匠人堂工坊”,在29个乡、村、镇、社设立“乡村振兴·巾帼创新产业基地”,采取“3+3”模式,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平台、送原材料上门和回收订单,让我们的结绳编织队伍逐步稳固,逐渐强大,成为全国目前规模最大、工艺最好、品种最全的结绳编织工坊,打通了妇女姐妹“巧手致富最后一公里”,让其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
▲专注手工结绳
以绳聚人才,指尖兴乡村。多年来,我带领团队以“涪陵区结绳艺术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抓手,打通了生、工、匠、师、家的“涪州结绳”非遗技艺传承链,健全非遗传承体系,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创新发展为引领,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匠心传承为中心,以服务社会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艺技能型人才。将“低收入、低学历、低技能”的“三低”贫弱疾残群体培育成为“技艺高、素质高、效率高”的“三高”巧匠,并引导其争做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先后开办了100余期免费涪州结绳初级技能培训班,培训了上万余名学员,承接订单3000余人(其中1/3为贫疾弱残、建卡建档困难户),月均增收1000-3000元,最高者单月收入已突破2.1万元,年收入达十万余元。
▲开展手工编织技能培训
与此同时,我以“非遗+培训”为载体,采取针对性帮扶与培训,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促进灵活就业。通过开设“涪州结绳”初级培训班、提升班、专场班、特色工种班、非遗体验课五类培训,专业化、系统化、规模化培养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推动青年创意人才培养。与重庆乡村振兴研究院、长江师范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各大高校达成深度合作,真正做到产教融合、工学一体,学了能就业,就业即可挣钱。通过健全教培体系,增强实效,激励和带动更多贫弱疾残、居家留守、优抚对象、下岗失业人员及青年群体等劳动者参与到手工结绳编织行业里,为“涪州结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人才队伍保障。
期间,我还与团队的伙伴们以上古传承至今的古法结绳技艺和现代工艺相结合同珠宝、金、银、木与各类家居艺术饰品相结相嵌相映,创作的地域城市伴手礼文创系列、婚庆创意礼品系列、校园文创系列、节庆礼品系列、禅意饰品系列等产品的创意与设计多次荣获国家级、省市级奖项,并入选“中国好礼”“重庆外事礼品”。 此外,我以校本培训为根本,在学员教学培训上挖掘结绳文化元素,让涪陵区结绳艺术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学校的一颗璀璨明珠。
▲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
相关新闻:
“新重庆·星工匠”重庆技能人才先进事迹线上报告会①│梁攀:用汗水浇灌梦想之花,用坚守擘画电子技术蓝图(2023-07-13)
“新重庆·星工匠”重庆技能人才先进事迹线上报告会②│王珮:以热爱与坚守,铸就世赛冠军成长之路(2023-07-13)
“新重庆·星工匠”重庆技能人才先进事迹线上报告会③│陈波:执着求索,以匠心传承舌尖美食(2023-07-14)
“新重庆·星工匠”重庆技能人才先进事迹线上报告会④│陈思良:精进技艺守初心,做汽车故障的“推理专家”(2023-07-14)
“新重庆·星工匠”重庆技能人才先进事迹线上报告会⑥│青增泰:扎根一线坚守初心 技以载道淬炼匠心(2023-07-15)
“新重庆·星工匠”重庆技能人才先进事迹线上报告会⑤│秦维刚:以匠心铸师魂,带领学子勇攀技能高峰(2023-07-15)
“新重庆·星工匠”重庆技能人才先进事迹线上报告会⑦│王锐:精进技能,突破自我,扎实迈进科技高端前沿(2023-07-16)
“新重庆·星工匠”重庆技能人才先进事迹线上报告会⑨│彭丞:以“匠心”守初心,工学一体化助技能成才(2023-07-17)
“新重庆·星工匠”重庆技能人才先进事迹线上报告会⑩│谢程栏:将青春挥洒在乡村,让工匠精神成为青年气质(202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