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业务专栏>技能人才 > 职业技能竞赛
“新重庆·星工匠”重庆技能人才先进事迹线上报告会⑤│秦维刚:以匠心铸师魂,带领学子勇攀技能高峰
日期:2023-07-15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分享:

7月15日是第九个世界青年技能日。为弘扬技能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市人社局联合重庆日报,邀请10位优秀重庆技能人才作事迹报告,讲述他们作为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国家级技能大师、技教名师、典型学生的成才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全国技术能手秦维刚的故事。

报告人信息:

姓名:秦维刚

单位:重庆机械技师学院

职务:正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

主要荣誉: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机械职业院校优秀指导教师、首批巴渝特级技师、重庆市第五届劳动模范、重庆技能大师、重庆五一劳动奖章、重庆英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巴渝工匠年度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事迹报告:

作为一名机电工程系教师,一台台数控机床就是我的三尺讲台。多年来,我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努力培养一位位德技并修的新时代工匠。

干技术这行,没有投机取巧,只有脚踏实地。加工的时候,我听着切削加工的声音,观察铁屑断屑情况,不断做记录对比,脑子里装着的全是加工参数。有些产品做了好多次仍不完美,我就一直琢磨改进工艺应从哪里下手,连吃饭、走路都在思考,有的朋友调侃,说我见到机床比谁都亲。这其实也是与数控机床朝夕相处后的习惯。在教学工作中,我对学生的要求比较苛刻,每一步都要求做到精益求精。虽然过程比较辛苦,但是看到学生学有所成,我的心里就会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除了教学工作,我还要培训学生参加各项比赛,遇到比赛前夕,工作到深夜更是常态。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对职业的专注、对技能的热爱,只有这样,他们的技能之路才会走得更远。记得有一名数控专业的学生,在练习中犯了一个不该犯的小失误,导致一把价值1000多元的刀具损坏了。当时,这位学生很紧张,也很懊恼。我并没有责备他,而是提醒他以后要多加注意,并以大国工匠的故事激励他。从那以后,这位同学再也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

在我和学生之间,不只有师生情,更像家人一样,学生们总爱说“有事找刚哥”。一些学生毕业了遇到什么问题还会找到我帮忙,我也非常乐意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

▲为学子传授技能

在我眼中,工匠精神是一种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也是一种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2018年6月,我迎来了自己第一次出国培训的机会。然而不巧的是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也在其间举行,为了不影响选手训练,我主动放弃了出国学习的机会,选择留下来专心培养参赛选手。最终在这次大赛中,我市数控车项目参赛选手一举获得全国第七名,并进入国家集训队。这也是我市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该项目第一次进入国家集训队。在第八届全国数控大赛中,我指导徒弟马厚才参加数控车项目教师组获全国冠军,创我市历史以来最好成绩。

▲用时光打磨技艺

荣誉是一种责任、一种鞭策,更是一种担当。2014年11月,“秦维刚数控车工大师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并投入运行。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我带领老师们对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展开深入探索,攻克20余项技术难点,取得5项国家专利。工作室还被授予市级首席技能专家工作室以及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多年来,我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累计获国家级一等奖4个,省市级一等奖14个。自己参加市级各类技能竞赛连续获3个一等奖(排名均为第一)的优异成绩。2016年,我代表重庆市第七届全国数控大赛数控车项目教师组比赛获一等奖,成为该项目重庆市第一个获得一等奖的选手。

薪火相传育桃李,匠心筑梦绽芳华。未来,我将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思维模式,争取在技艺传承、创新实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为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释放自己的光与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媒体&APP

重庆人社APP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便民数字地图

12333
智能客服

政策咨询
问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