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关于印发《重庆市“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期:2025-08-04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分享: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重庆市财政局

关于印发《重庆市“技能照亮前程”

培训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渝人社发202515


各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局、财政局,两江新区社会保障局、财政局,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财政局,万盛经开区人力社保局、财政局:

现将《重庆市“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25731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的通知》(人社部发〔202510号)和《重庆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方案》(渝委发〔20257号)要求,推动“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在我市见行见效,特制定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

2025年至2027年,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聚焦我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围绕数字经济、低空经济、健康养老、绿色低碳、现代服务等领域,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培训模式,大力实施项目制培训,增加重点产业领域紧缺技能人才供给挖潜扩容就业岗位,面向有就业和培训意愿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每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次以上重点群体培训占比、培训总体就业率均保持在60%以上。

二、重点专项计划

(一)技能强企计划。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支持企业建立培训中心,面向技能岗位职工开展岗前培训、转岗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并结合实际确定培训内容、形式、时长、师资、考核评价方式打造产业、教学、培训、评价、就业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鼓励链主企业参与制定行业培训标准,加强培训设施和资源投入,加大教学资源开放共享,面向生态链内企业职工开展项目制培训。实行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直补企业,每年开展企业职工补贴性职业培训3万人次以上

(二)数字技能培训计划。深入推动“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打造数字技能培训公共实训培训平台20个,开发“智能+技能”职业培训规范10个,实施数字领域项目制培训20个以上,开发、引进20个以上数字专项职业能力着力培养一支规模大、结构优、技能精、适应产业需求和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数字技能人才队伍

(三)项目制培训计划。围绕先进制造、健康养老、绿色低碳、低空经济、现代服务、新职业、数字职业等领域,以及区域性支柱特色产业、劳务品牌,制定紧缺职业(工种)指导目录,依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公共实训基地等,每年开展职业技能项目制培训5万人次以上,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融合。

(四)康养服务技能人才培训计划。依托中国(重庆)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等,面向就业重点群体、康养服务从业人员,每年开展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健康照护师等补贴性职业培训1.5万人次以上,打造专业化、职业化康养服务技能人才队伍。

)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训计划。依托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工匠学院等,大规模开展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年培训高技能人才1000人次以上,全市每年培养高技能领军人才100人以上支持工匠学院与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师资互聘。广泛开展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师徒“结对子”活动,带动更多职工提升技能水平

)职业技能培训品牌建设计划。培育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培训质量高、就业效果好、示范作用强、具有重庆辨识度的职业技能培训品牌2027区县培训品牌不少于50个,市级培训品牌不少于20。培训品牌可以“地名(机构名)+职业(工种)名称”等通俗易传播的方式命名。建立培训品牌与劳务品牌双向联动的融合培育机制,通过培育培训品牌促进劳务品牌发展壮大,通过培育劳务品牌促进培训品牌质量升级。

(七)职业技能竞赛培训计划坚持以赛促培、以赛促训,对标世界技能大赛比赛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提升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办赛水平。比赛内容设置大力引入实际生产中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加强赛前培训和技术交流。加强职业技能竞赛裁判、教练、专家队伍培训,着力培养世界级职业技能竞赛10名、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专家100名、市级职业技能竞赛500名,职业技能竞赛裁判1000

)国际技能交流培训计划。统筹打造“一带一路”国际技能交流中心,着力建好“一带一路”技能筑梦师资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国际技能认证中心、“一带一路”国际技能(重庆)研究院作用,建立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海外工作站和技工教育国际合作中心,整合技师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国际交流等政策,实施“渝越山海·技能筑梦”国际技能培训项目,采取“语言+技能”模式,开发师资培训课程体系、标准、教材,培训认证国际化“工学一体”技能师资2000人以上,开展外籍教师职工来渝培训300人以上。

三、工作举措

(一)构建培训工作机制建立人力社保部门牵头,发展改革、教育、经济信息、民政、财政、农业农村、商务、工会、残联等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大培训”工作机制,强化政策、资金、项目协同,形成工作合力。统筹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以及其他渠道资金,支持开展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按规定落实补贴政策。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尚有结余的区县(自治县),要继续将该项资金用于支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市场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用好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探索“政府补一点、企业出一点、个人付一点”培训费用分担模式。人力社保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分行业领域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依托行业企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通过发布信息征集、企业和劳动者自主申报等方式,实现企业用工需求劳动者就业培训需求技能人才评价需求、技工院校招生需求的精准对接

(二)优化培训评价服务。支持鼓励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公共实训基地、链主企业、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等利用优质师资、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按规定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职业技能评价补贴。职业培训机构要按照“一项目一方案”原则,制定培训教学计划,围绕岗位核心技能需要开展教学,融入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等内容。各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部门要统一规范实施开班申请、课堂监管、补贴审核等流程管理,充分利用数据比对、“一证多用”等途径简化培训佐证资料,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培训过度留痕,减轻培训机构负担,确保补贴及时兑现,提升经办服务满意度。强化培训评价联动,引导支持学员培训后参加职业技能评价,加快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发放和备案进度,做到评价申报信息全程预警、评价业务办理规范建档。

)加强就业跟踪服务。人力社保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企业、职业培训机构等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为培训学员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服务精准帮助实现就业。建立健全就业跟踪服务机制,围绕学员培训实现就业、稳定就业等情况,组织开展培训满意度调查,畅通培训学员用人单位“双向”反馈渠道,学员培训后就业率作为培训机构办学质量评估、机构年检、培训项目承接的重要考量因素。大力加强技能培训、技能评价、技能就业宣传,及时总结推广示范带动作用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营造有技能、好就业,练技能、就好业,高技能、就业好的良好社会氛围。

)提升数智监水平。利用“巴渝工匠”产教评技能生态平台,打造“巴渝工匠”培训超市,发布“职业培训地图”,实时发布职业培训课程、班次、案例等内容,为劳动者检索培训信息和自主选择培训课程提供便捷服务。动态归集培训学员参加培训、获取证书、就业参保等信息,建立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督导培训机构对培训全过程及真实性作出承诺并严格履行,对发布虚假广告夸大培训效果、弄虚作假骗取补贴资金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培训机构或个人,严肃查处,追回补贴资金,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媒体&APP

重庆人社APP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便民数字地图

12333
智能客服

政策咨询
问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