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中国劳动保障报》整版聚焦重庆:擦亮“渝字号”招牌 筑牢“就业路”根基
日期:2024-12-20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分享:

重庆城市景观 王全超 摄

11月,“渝字号”劳务品牌组团亮相2024年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


8月,重庆人社部门调研指导“开州金厨”劳务品牌培育。

11月,重庆7个特色劳务品牌参加全国劳务品牌成果展示。

3月,“山城玻璃工”在车间从事玻璃生产。


3月,“大足雕客”师徒传承石刻技艺和文化。

11月,“巴渝智工”作为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劳务品牌代表参展。

2月,“千行百品”就业行活动中,重庆劳务品牌与企业签约。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重庆市人力社保局提供)

近日,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重庆市携7个特色劳务品牌亮相,多个劳务品牌收获签约。其中,“西大茶人”与云南省昌宁县政府在大会开幕式上签约,“大足雕客”与云南腾冲玉工现场签约,“三峡绣工”与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大会期间总签约金额5.65亿元,区域协作进一步深化,“渝字号”劳务品牌加速走向全国。

“近年来,重庆市建机制、强政策、广宣传,以品牌发现培育、发展提升、壮大升级‘三大行动’为抓手,推动劳务品牌提质升级,成功培育劳务品牌131个,覆盖13个行业。截至目前,重庆市劳务品牌上下游全产业链从业规模达270万人,年均增速约15.3%。劳务品牌建设在发展地区经济、促进就业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杨松表示。

瞄准需求 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品牌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各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步伐不一。面对这种情况,重庆市瞄准需求,双管齐下,实施劳务品牌发现培育行动,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品牌,逐步擦亮更多“渝字号”劳务品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该市将劳务品牌建设工作明确写入市委1号文件,建立“政府部署推动,人社部门牵头,19个部门分工负责,区县、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多方协调机制。例如,合川区组建工作专班,印发专项文件,举全区之力重点打造“山城玻璃工”特色劳务品牌,推动合川清平日用玻璃产业基地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日用玻璃产业集群,吸纳62家玻璃企业在此落地,其中,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7家。该基地共带动就业1.3万人,年均助力农村劳动力增收近10亿元。

重庆市人社部门采取上门走访、敲门行动等方式广泛开展劳务品牌梳理普查,建立重庆劳务品牌资源库。主城都市区结合市内“一区两群”产业布局,开展针对性挖掘培育,重点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业,共挖掘中高端技能型劳务品牌63个;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手工艺等乡村产品及服务,发现和培育文化和旅游类劳务品牌24个;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瞄准家政服务、食品加工等现代服务业,发现和培育高品质服务型劳务品牌44个——开州区较具代表性,该区充分发挥“开人善厨”的历史传统,培育劳务品牌“开州金厨”,目前,全国共有开州籍餐饮市场主体2.4万家,从业人员约25万人。

聚焦发展 多措并举提升品牌质量

日前,重庆高新区劳务品牌“巴渝智工”在2024年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重庆展厅精彩亮相。展厅内,长安深蓝改装车和自动驾驶小车作为“车云路一体化”科技成果代表,生动展示了“巴渝智工”的技术实力与创新魅力,吸引众多观众驻足。

“巴渝智工”劳务品牌以院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依托,与长安汽车、赛力斯汽车等市内龙头企业,以及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清华大学等科研单位密切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产学研培养方式,为智能传感器、高性能芯片、车联网服务平台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培训输送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名。

“重庆市聚焦品牌发展,实施劳务品牌发展提升行动,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强化就业推荐、制定品牌标准、增强品牌信誉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劳务品牌质量。‘巴渝智工’劳务品牌就是重庆市推动劳务品牌建设与职业技能培训一体化发展的生动缩影。”夏杨松表示。

近年来,重庆市持续加大支持力度,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出台《重庆市特色劳务品牌认定及奖补暂行办法》,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累计发放奖补资金3000万元,并以吸纳和促进就业为导向,结合重庆市劳务品牌建设梳理对应职业(工种),大力推动劳务品牌建设与职业技能培训一体化发展,提高从业者职业技能,提升劳务品牌的含金量。

重庆市还依托东西部劳务协作国家战略,实施鲁渝劳务品牌领军人才培育工程,借助山东省的优势资源,联合打造“鲁渝”劳务品牌18个,培育劳务品牌领军人才1000名。同时,重庆市强化市内“一区两群”以及市外川渝等跨区域劳务协作,拓展巩固相关劳务的输出渠道。以万州区为例,该区创新工作机制,构建起全量化挖掘、特色化培育、规范化管理、全链条扶持、常态化推介的品牌运营服务体系,扶持8家规模性龙头标杆企业,成功打造3个市级劳务品牌、10个区级劳务品牌,辐射带动“万达开云”区域10余个产业链协同发展。这些劳务品牌累计吸纳脱贫人口就业6万人,带动以三峡库区移民为主的农村劳动力就业48万人,从业人员年均收入13万元。

突出长效 探索创新推动品牌升级

2023年获评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2024年成为劳务品牌靶向调研地方品牌代表,累计培训脱贫人口9000余人次,吸纳3000余名脱贫人口从事家政工作,带动就业20余万人……“巴渝大嫂”劳务品牌自2006年创立以来,在家政服务领域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家政脱贫、技能致富之路,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作为最具重庆地方特色的家政劳务品牌之一,“巴渝大嫂”编制《管家服务及培训体系标准化建设》《重庆市家政企业等级评定标准》等,成功申报重庆市市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及市级乡村振兴劳务品牌人员等级标准,创新推出家政从业人员“三级五钻价值评估标准”,带动了家政行业标准化的发展。

培育打造劳务品牌龙头企业是重庆市劳务品牌建设的重要举措,该市持续健全品牌发展保障机制,推动形成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个人品牌共同发展的格局。此外,该市多部门联合制定出台7个《乡村振兴劳务品牌人员评价规范》地方标准,促进乡村振兴领域劳务品牌从业人员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支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进行核心竞争力成果转化,探索构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体系。

品牌的壮大升级离不开宣传的助力。近年来,重庆市深入开展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对劳务品牌实施数字化管理,依托“渝职聘”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动态更新劳务品牌基础信息,形成“一品牌一画像”;通过举办“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劳务品牌专项赛、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交流推介服务活动等,对劳务品牌展开全方位宣传报道。

例如,大足区立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深挖传统雕刻工艺,结合市场和就业需求,打造“大足雕客”劳务品牌,创建大足石刻文创园,培育一批“雕客工匠”。同时,以协会为引领,结合大足区文旅热点进行宣传推广,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国内一线城市参展167场次,在英国、美国、法国等19个国家和地区举办36场国际文创产品、雕刻技艺巡回展,获得各类奖项547余项,其中一些雕刻作品被清华大学等19家单位和国内外知名人士收藏,有效提升了“大足雕客”的知名度。

树一个品牌,带一片就业,强一域经济,富一方百姓。“接下来,重庆将继续聚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重点围绕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跨区域劳务协作,打造一批以‘巴渝智工’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劳务品牌,迭代升级一批以‘鲁渝核电技工’为代表的乡村振兴劳务品牌,提升‘渝字号’劳务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夏杨松表示。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媒体&APP

重庆人社APP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便民数字地图

12333
智能客服

政策咨询
问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