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建议提案办理>政协提案 > 2024年(已归档)
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906(主)号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24-05-20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分享:

渝人社函〔2024〕754号


    同意公开


邹渝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成渝双城经济圈国际化人才建设的建议》〔第0906(主)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公安局、重庆市税务局、市委组织部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政策上明确国际化人才及其标准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营造最优人才生态,2024年4月,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等21个部门印发了《新重庆人才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包括国际化人才在内的新重庆人才是指全职在渝工作,符合《新重庆人才分类目录(2024版)》认定标准并经认定的人才或根据《新重庆人才计分规则(2024版)》计算达到一定分值并按照分类目录经认定的人才。新重庆人才分为“A、B、C、D、E、F”六类,实现市区县认定分类贯通。A-D类为市级认定人才,E、F类为区县认定人才。分类目录实行清单管理,根据需求动态调整发布。同时参考香港优才计划做法,聚焦服务“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需要,创新编制《新重庆人才计分认定规范》,主要适用于不能通过目录认定的企业(非机关、事业单位)、新型研发机构(不具有事业单位人员身份的人员)的在职人员,从年龄、学历及职称、工作经验等6个维度来计分认定,认定所需信息原则上以IRS平台提供数据为主,确实无法主动获取的信息按“承诺制”由人才提供佐证材料。

    下一步,市级高层次人才评估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分类目录调整,对符合计分规则申报人才预认定,对分类目录中A-D类人才“其他相当于上述层次人才”存在认定争议、分歧的情况,予以研究确定。

    二、关于制定相应的政策吸引国际化人才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一是不断迭代升级人才政策。出台“塔尖”“塔基”人才政策,从成果激励、金融扶持、住房保障、科研项目等方面对海外优秀科学家、青年人才予以支持。深入落实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鸿雁计划”等引才政策,从科研支持、安家补助、岗位津贴、人才服务等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海外人才,予以政策激励支持。2023年起实施“渝跃行动”和新重庆引才计划,聚焦全市“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支持全球顶尖人才来渝创新创业,广泛集聚海内外优青科技青年扎根重庆。“渝跃行动”突出“顶尖、全职、海外、年轻”导向,建立“快响”小组,根据人才获得国际奖项、国外任职、掌握核心技术等情况,给予量身定制、因人供给、全方位支持,“一人一策”逐项落实研究经费、住房保障等保障政策,凝聚更多“灵魂人物”。新重庆引才计划由市委组织部统筹组织,市教委、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人力社保局等负责各专项具体实施,主要面对海外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在领衔申报各类科学基金项目及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在渝购买首套房、签证落户、团队建设、职务职称、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支持,吸引更多人才长期在渝创新创业。二是在全国率先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发布了第二批126项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和205项境外职业资格比照认定目录,数量居全国前列。这些举措不仅拓宽了人才引进渠道,也为国际人才提供了更多便利。三是为国际人才提供在渝居留、出入境便利。对特殊、任职、投资特别是“高精尖缺”外籍人才,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一对一”全流程服务。今年来,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提供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服务300余人次,“一对一”永居申请辅导咨询服务70余人,开通永居申请“绿色通道”即到即办30人次。在移民事务服务中心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服务”窗口,市公安局、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开展外国人工作许可、工作类居留许可“一站式”办理。制定《服务外籍高层次人才政策工具箱》,为引进外籍人才在服务举措、便利政策、人才项目等“量身定制”出入境方案,提供“靶向式”服务。2023年以来,全市公安出入境部门上门为1050余家涉外单位提供法制宣讲和政策咨询,服务我市外籍商贸、任职人员和外籍高层次人才等4300余人次。四是落实好国际化人才税收优惠政策。对市委、市政府发放给人才的奖励金依法免征个人所得税。对在渝工作并从事关键领域或拥有核心技术的境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在渝缴纳个人所得税已超过其应缴纳所得额15%计算的税额部分,以市政府名义给与奖励,奖励收入依法免征个人所得税。外籍个人符合居民个人条件的,可以选择享受个人所得税附加扣除政策,也可以选择享受住房补贴、语言训练费、子女教育费等津补贴免税优惠政策。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实施“渝跃行动”和新重庆引才计划,聚焦现代化新重庆建设需求,夯实海外人才基础支撑。持续深入全市重要企事业单位和院校开展政策宣介,靠前了解企业和外籍人才需求意愿,用足用活《助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14项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12项移民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等便利政策措施,特别是为“渝跃行动”和新重庆引才计划的外籍人才专项定制出入境政策,服务其便捷来渝、长期居住、永久居住重庆提供出入境便利。落实好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积极向国家部委争取区域性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打造“类海外”环境,完善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帮助更多海外人才在渝干事创业、发挥作用,实现海外人才高质量成长和新重庆高质量发展“双赢”。

    三、关于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

    我市高度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通过实施重庆市国际化人文特色高校建设和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高校及特色项目建设,支持西南政法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建设以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国际化特色高校,支持职业院校发起成立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澜湄区域职业教育合作联盟等国际合作平台,与“走出去”企业协同开展人才培养。举办首届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重庆),实施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2023年招收培养144名中外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支持重庆高校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共举办64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实施内陆教育开放高地建设项目,支持高校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全面立体支撑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学科群、师资库和人才培养体系。支持职业院校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国际职教合作平台与企业、国外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办好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搭建中外校企、科研院所合作平台,深入实施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加快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与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

    此复函已经市人力社保局黎勇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5月20日


    联 系 人:房  涛

    联系电话:88126992

    邮政编码:401120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杨俊委员、祝朝伟委员、朱士松委员、唐刚委员、廖红海委员、余斌委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媒体&APP

重庆人社APP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便民数字地图

12333
智能客服

政策咨询
问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