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人社函〔2024〕546号
A
同意公开
刘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建议》(第0074号)收悉。经与市总工会、市市场监管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是健全完善政策体系。我局会同十部门联合出台《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渝人社发〔2021〕38号),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书面协议进行了明确规定。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关于外卖送餐员、快递员权益保障等配套文件3个,规定了工资支付保障、社保政策、平台算法规则等配套制度。推动出台各单项细化措施,形成了我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障权益的“1+3+N”政策体系。
二是全面推动建会入会。市总工会制定《关于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重点的用人单位筹组建工会及灵活就业人员加入工会的工作指引》,深入推进新业态领域建会入会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领域建立工会组织650余个、发展会员7.05万人,建立各层级新业态工联会111个、发展会员9.14万人,通过兜底入会方式吸纳新业态劳动者12.6万人。
三是大力推行集体协商。通过集体协商“集中要约季”行动,指导企业与劳动者就计件单价、报酬支付办法、劳动定额与劳动强度等事项开展协商。目前,重庆本地区平台企业万顺网约车、长安民生物流、乔佳科技公司等55家企业均建立协商机制。2023年,市总工会指导南川区快递行业、酉阳县物流运输行业等3家新就业形态企业开展了集体协商并签订集体合同。
四是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积极争取国家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出台《重庆市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实施暂行办法》(渝人社发〔2022〕25号)等配套政策。2023年,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已覆盖7家平台企业43.92万人,保障近6亿订单。
五是加强备案管理工作。市市场监管局共备案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及自建网站55个,完善美团、饿了么平台共45个代理商、127个配送站相关台账。与美团、饿了么平台签订《共同促进网络餐饮安全共治工作备忘录》,建立数据比对核查等途径,畅通政企数据双向流通。
六是加大纠纷处置力度。市总工会与市司法局联合制定《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权益纠纷调解工作指引》,将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权益纠纷纳入工会调解范畴,在全市各区县工会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权益纠纷调解室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工会法》和《法律援助法》,对符合条件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实施工会法律援助。我市各仲裁机构以类案推进适法统一,进一步明晰涉新业态劳动争议相关问题认定。
七是全面优化公共服务。2023年,共促进30万未参保人员参保;开展新职业培训4.29万人次,发布特色职业(工种)60个,开展特色职业(工种)培训9982人次;备案38家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对网约配送人员、汽车代驾员等20个新就业形态相关职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近11250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建议,加强部门协同促共治,继续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
一是推进货车企业、网约车企业建会“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市级新就业形态行业工会联合会、区县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和镇街(村社)、园区(商圈)区域性工会联合会建设,进一步扩大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覆盖面。二是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协商能力建设,通过强化培训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协商能力和技巧,解决集体协商中“不敢谈、不愿谈、不会谈”问题。三是结合我市实际,大力推进“三指引一指南”落实落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订立指引(试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确保劳动者基本权益落到实处。四是畅通维权服务机制,探索联合法院、司法、工会、企业组织等建立一站式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联合调解机制,促进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五是总结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制定我市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的长期政策,做好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工作。六是建立完善监督评价体制机制,强化劳动保障监督检查力度。对平台企业等开展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完善评价指标,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加强联合奖惩,督促平台企业完善相应规章制度。七是持续强化统筹服务,扎实开展新业态职业技能培训、评价和等级认定,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努力优化社保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八是充分发挥典型案例指引作用,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的风险监测,密切关注和及时处置互联网相关舆情,切实提高防范化解群体性风险的能力。
此答复函已经市人力社保局黎勇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3月28日
联 系 人:应 盈
联系电话:88126918
邮政编码:401120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