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2023年“大数据智能计算”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暨第二期博创未来·博士后沙龙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及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市博士后管理办公室、重庆市专家服务中心具体承办。
本期活动以“新工科·新产业·新生活”为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邀请全国博士后人才研讨大数据智能领域前沿发展方向,展示交流近年来大数据智能计算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加快提升我国在大数据智能计算领域的研究应用水平,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为新重庆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科技和人才支持。
▲活动现场
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博管办主任谢辛谈到,博士后学术交流计划是人社部博士后工作的品牌项目,是助推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的“重要一环”;博士后沙龙是重庆市博管办的“外立面”、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的“季节仓”。将博士后沙龙融入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计划,既为重庆博士后进一步开眼界、拓视野、升格局,积极融入全国博士后朋友圈提供机会,也为全国博士后了解重庆、走进重庆、扎根重庆、服务重庆搭建平台。
▲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博管办主任谢辛致辞
活动现场为我市新获批设立的7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战略布局体系。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4个。
作为全市首家在大学科技园设立的市级博士后创新创业园,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博士后创新创业园于活动当天正式授牌,并与4家首批入驻的重点企业代表进行现场签约。
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高新波介绍,博士后队伍已成为学校重要的科研工作生力军,学校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个,近三年共招收博士后174人,获批各级各类资助项目161项、获得各类资助经费2448万元。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与各位专家学者交流互鉴,大力提升相关学科人才培养能力、科研创新水平、产学研合作层次,努力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高新波致欢迎辞
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作主旨报告。谭建荣院士以《从智能化数据挖掘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为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信息技术“大课”,并对本硕博三阶段的科学发展进行分析,从而启发博士后如何发挥自身价值,找到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契合的发展领域。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作主旨报告
在学术分享环节,清华大学博士后王洲、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后袁笛、重庆大学博士后罗甫林、重庆邮电大学博士后程东东、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后张恺飒、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后姜文博6位博士后作报告分享。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龚勋进行总结点评,并分析了新工科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工科、产业、生活相互融合,协同助力发展的美好前景。
▲学术分享现场
相关链接》》
我市博士后招收量已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为吸引更多博士后来渝发展,为广大青年人才创造尽展其才的良好人才生态和学术氛围,我市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博士后事业创新发展的“黄金18条”,畅通了博士后职称评审“生态通道”;打造了“博创未来”博士后系列产品,组织开展了每季一期的博士后沙龙,为博士后的“引育留用”构建了一条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立体化服务链条。
2020年以来,我市博士后工作跨越式发展,新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4个,博士后招收量从每年不足400人增加到1000人以上,成功迈入全国第一方阵。今年以来,我市博士后招收再创佳绩,新招收博士后524人,外籍及国(境)外取得博士学位66人。博士后出站196人,出站留渝178人,出站留渝率提升至91%。在大数据领域,我市累计招收大数据相关领域博士后756人,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97人;通信工程271人;电子科学与技术173人;其他相关专业15人。
而除了最新授牌的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外,我市还设有高新区博士后创新创业园、两江新区博士后创新创业园、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博士后创新创业园、重庆医学中心博士后创新创业园4家市级博士后创新创业园。
▲我市博士后成果发布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