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人民日报》整版聚焦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
日期:2024-06-28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分享: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

在重庆举办——

推动技能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

(工匠绝活·关注职业技能竞赛)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裁判在信息网络布线项目比赛现场打分。


中外选手在软件测试项目开赛前进行技术交流。


 中外选手在工业互联网系统集成项目比赛后相互交流。


数据来源: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深刻认识到,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对壮大技术工人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6月24日至26日在重庆举办。赛场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90名参赛选手以赛会友,互鉴交流、共同提高,向世界展现着劳动之美、创造之美;赛场外,技能展演、技艺体验等系列活动以赛为媒,促进交流、加强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持续走深走实。


  本版今日聚焦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聆听赛场内外的友谊故事、合作故事、交流故事,感受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澎湃动能。


  ——编  者  


  6月24日至26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在重庆举办。本届大赛以“技能合作·共同发展”为主题,来自61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裁判员、技术观察员等相关人员报名参加,共同书写切磋技艺、交流互融、共谋发展的美好篇章。


  亮绝活

  展现技能风采


  头戴护目镜,手持电焊枪,中国选手余俊杰屏气凝神,稳稳地将芝麻粒大小的电子元器件安装到线路板上……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N6馆,电子技术项目的比赛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场馆另一边,在物联网安装调试项目现场,来自冈比亚的选手威廉·戈麦斯正在逐一检查安装好的温湿度传感器、智能开关、路由器等设备。“选手们要随时处理突发状况,十分考验综合能力。”项目裁判长李晓五说。


  据介绍,本届大赛设置了数字建造、电子技术、花艺、美发等18个比赛项目,以及软件测试、虚拟现实产品设计等6个表演赛项目。共有190名选手参赛,平均年龄22岁,30岁及以下选手占比超过95%。“电气装置、信息网络布线、汽车技术(新能源)等项目参赛选手数量较多,很多选手来自生产一线,充分体现了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大赛执委会办公室技术组组长王华源说。


  “对我来说,这次比赛不仅是技能的比拼,更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重庆建筑技师学院学生黎思吟今年参加了数字建造项目,“有位德国选手为了保证比赛专注,提前准备了耳塞,令我印象深刻。比赛间隙,我们交流了很多,还打算赛后一起去洪崖洞看看呢!”


  在信息网络布线项目现场,赛场内,选手们争分夺秒研究图纸、整理光纤;赛场外,观众不时低声交流……今年,不少重庆市民和职业院校学生来到赛场观摩。“在这里我们见识到了高手的水平,今后要向他们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学生胡恩惠说。


  搭平台

  助力交流互融


  卫星通信实训平台、智能网联安全创新应用平台、全息感知数字孪生系统……6月26日,来自塞舌尔、坦桑尼亚等国的选手和技术观察员来到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了解学校的科研进展和教学成果。随后,中非(重庆)职业教育联盟合作对话会在学校举行,中外与会嘉宾就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竞赛国际合作等话题展开讨论。


  这是大赛执委会组织的中外考察交流活动之一。本届大赛集成“赛、会、展、演”等多元办赛模式,通过对话交流、技能展演、技艺体验等活动,为各国技能人才交流互融搭建桥梁。


  为了更好地开展技能交流、服务产业需求,本届大赛参照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和国内外相关岗位的要求制定比赛规则和技术标准。“我们还应用了人工智能辅助裁判和数字赛务管理系统,力求实现综合信息一屏掌控、赛事服务一码集成。”大赛执委会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兰云鹏说。


  除了技艺切磋,富有特色的展示活动也为外国选手打开了了解中国、增进友谊的一扇扇窗。


  走进重庆国际博览中心N3馆和N5馆,丰富多彩的技艺展演让人目不暇接。在重庆荣昌展区,夏布织造、荣昌折扇等作品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欣赏。


  此外,甘肃的飞天舞、四川的川剧变脸让观众连连惊叹,内蒙古的奶茶、新疆的烤馕令人大饱口福……最让乌兹别克斯坦选手哈桑·阿卜杜拉耶夫感兴趣的,是重庆厨师表演的气球上切肉丝和蒙眼切蓑衣黄瓜。“真的非常有意思!这样的表演令人佩服。”他说。


  谋长远

  共同培养人才


  6月25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欣悦厅,作为大赛的配套活动之一,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实施的“一带一路”技能筑梦行动正式启动。与会嘉宾表示,行动旨在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用职业标准、共享培训模式、共育培训师资、互认等级证书、共建合作品牌,不断提升国际技能合作水平。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职业技能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密切。今年,大赛精心组织了“一带一路”技能筑梦行动、高技能领军人才强企对话、数字经济和技能领域南南合作研讨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合作渠道。


  除了举办各类竞赛,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相关部门着力健全政策举措,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提质加速。其中,以服务海外中资企业和当地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与相关国家共同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技能合作工作。“我们将进一步丰富‘请进来’和‘走出去’举措,推动成果共商共建共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说。


  作为两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举办地,重庆也以大赛为契机,深化赛事成果转化,与参赛国家和地区保持密切互动,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和企业组织开展比赛活动,以赛事为载体推动技能交融、技艺提升、民心相通。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谢礼国介绍,重庆始终把促进技能交流合作作为对外开放、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行业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引进国际优秀教育资源、推动师生培训交流。“我们将继续开展国外优质职业培训机构引进试点工作,探索建设高技能人才国际合作先导区,推动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谢礼国说。



光电技术项目选手陈骏安——

“通过技能分享提升本领”





根据设计图样,把一卷灯带精确裁剪成小段,并使用极细的漆包线进行连接……在光电技术项目现场,来自广东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教师陈骏安(见图,本报记者沈靖然摄)和其他7名参赛选手紧张地操作着。灯带被安装在特制的亚克力板上后,陈骏安紧接着对控制器进行编程。两天的比赛里,选手们要在规定时间内,用光电元器件“绘”出一幅规定的图案。


从灯具、手机显示屏,到光纤通信、城市灯光控制,光电技术的应用随处可见。“只要涉及光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就是光电技术的应用。”陈骏安说。

  

光电技术相关操作对细节的要求格外高,在日常学习训练中,选手需要细细琢磨每一个环节与动作,要沉得住气。“比如粘灯带,有时就要控制在毫米级,整个灯带粘出来,才能形成完美的图案。”陈骏安说,“由于比赛时间长、任务重,一刻不能松懈,保持注意力成为日常训练的重点之一。”

  

陈骏安还把赛级标准带到课堂上,“高要求才能推动学生不断思考,从而迸发出新的灵感。”

  

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陈骏安,选择进入职业院校教书源于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向往。“我在农村长大,是许多好老师让我有机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陈骏安说,“我愿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本次比赛是陈骏安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紧张之余更多是兴奋。“能和国际选手一起交流,这是很难得的学习机会!”陈骏安说,“在赛前的技术交流会上,我们轮换着演示,通过技能分享提升本领,大家都十分投入。”


轨道信号控制技术项目选手陈权——

“在交流中和其他选手共同进步”





手持记号笔,目光如炬,只见轨道信号控制技术项目选手陈权(见图,本报记者蒋雨师摄)在电路图里精准锁定电路,将一个个接点逐一填入配线表,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在大赛现场,轨道信号控制技术项目选手需要完成轨道信号设备的设计、施工、调试与检修工作。就设计环节而言,选手们需要把上百条电路信号的转辙机电路设计图转换为电路配线表,但凡有一个接点错误,整个电路都将出现问题,而这一环节,陈权只花了10分钟。

  

从兰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毕业后,陈权成为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的一名教师,培养好铁路信号工成为他的重要职责。铁路信号工要干些什么?陈权介绍,铁路信号工除了保障铁路信号系统的正常运行,还要负责铁路信号设备的维护和应急处置工作等。

  

在学校,陈权是公认的行家里手。通过多年的练习,他靠双手摸就能判断道岔密贴情况,通过听转辙机的声音就能判断其摩擦力、道岔的转换力是否达标。

  

参加工作以来,陈权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去年,他参与开设的《铁路信号基础设备维护》课程,获批重庆市在线精品课程。

  

这些年,陈权和他的学生多次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但他始终没有降低对自己的要求。“通过比赛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向优秀的技能人才学习,在交流中和其他选手共同进步,继续精益求精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铁路安全运行保驾护航。”陈权说。


汽车技术(新能源)项目选手李平武——

“想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工匠交朋友”





打开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发动机舱,半蹲在汽车旁,快速排查线路问题后,俯下身,将耳朵贴近发动机……李平武(见图,本报记者蒋雨师摄)很快判断出是点火线圈损坏,更换之后,发动机便运转正常了。

  

李平武是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试制工程师,赛场上的这一幕,背后是他许许多多个日夜的付出。“每天至少有7个小时待在汽车旁边,拆解设备不下百遍。”李平武说,他的工作是通过排查汽车障碍,让装配下线的汽车顺利“动起来”。

  

2020年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后,李平武入职五菱汽车。“排查一辆车的故障就像解开一道错综复杂的推理题,要抽丝剥茧,找到问题及其背后的逻辑。”李平武说,他很喜欢这样的挑战。

  

声音是“解题”的重要线索。有一次,李平武接到同事电话,正在试验的发动机出现故障,但始终找不到故障源,他赶到现场后,趴在各个部件旁,反复听发动机启动后的声音,终于确定问题出在曲轴位置的传感器线路上。

  

“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发出的声音是有规律的。”李平武说,“一些细微的声音变化难以描述,别人也许听不出来,但我已经对这些差别非常熟悉。”

  

如今,对李平武而言,“听音辨障”并非难事,但想要继续提升技艺,还需要更多知识储备。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对工程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故障分析不仅要懂汽车原理,还要结合化学、动力学等领域的知识。”李平武说,工作之余,他经常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学习电路设计、电机控制、编程语言等知识。

  

“比赛不是目的,而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来到这里的选手都是非常优秀的技术人员,我想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工匠交朋友,从他们身上汲取经验,拓宽眼界,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李平武说。




电气装置项目选手丁加轩——

“珍惜这次增进友谊的比赛”








头戴安全帽,手持冲击钻、螺丝刀、尺笔等工具……在电气装置项目比赛中,吉林省林业技师学院学生丁加轩(见图,本报记者沈靖然摄)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电气材料的加工与安装、终端连接与故障诊断等工作,最终实现在一个智能终端控制下,完成灯的调光、温度的控制以及百叶窗角度自动调整等。比赛现场分秒必争,当其他选手还在安装器件时,丁加轩已经在进行电缆的布线工序了。

  

“比赛对工艺的精度要求非常高。所有管线、线槽、桥架、配电箱等位置尺寸、水平度和垂直度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连接缝隙不超过1毫米。”电气装置赛项场地经理王德春介绍。

  

2021年,在吉林省林业技师学院就读的丁加轩加入学校电气装置项目集训队。“加入集训队就有机会参加技能竞赛,在与优秀选手的切磋交流中提升自己。”丁加轩说。

  

英文是丁加轩要攻克的难题之一。“由于使用的软件是英文的,一开始我学起来比较困难。”丁加轩把不会的单词整理成一个文档,定期学定期背。“边背边应用,慢慢就熟悉了这个软件。”丁加轩说。

  

而此次备赛,丁加轩首先要学会的便是“抢时间”。“为了提升速度,当时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找一台摄像机,把整个操作过程录下来,几个教练和选手一起坐在电脑前,看我有哪些多余动作,把每个步骤的时间记下来;哪项花费时间长,就抽出来单练,如此反复。”丁加轩说。

  

赛场内外,丁加轩和来自中国香港的选手卢梓聪成了朋友。“我俩一见如故,聊得特别投缘,也十分珍惜这次增进友谊的比赛。”丁加轩说,赛前遇到了一个设计方面的难题,自己和卢梓聪展开讨论,最终把问题解决了,“不同选手的技术路线和方法有差异,我们一起复盘总结,可以共同进步提升。”


来源:人民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新媒体

微信公众号

微博

APP

便民数字地图

12333
智能客服

政策咨询
问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