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举办招聘会1000场次,发布50万个岗位…川渝携手共同启动就业创业活动周!
日期:2024-05-29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分享:

5月28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指导,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3个部门(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活动周在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启动。


此次活动以“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建设高质量就业先行区”为主题,开展就业热点研讨、大型招聘会、创业创新大赛、创业提升培训、企业用工指导巡诊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川渝两地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发布暨签约仪式上,重庆人力社保部门宣介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件事一次办’”“渝职聘”,平台将通过多渠道途径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

同时,发布了本届“就创周”活动期间首批优质招聘岗位,通过大数据算法智能匹配岗位,针对性向求职者推送岗位信息,向有用工需求的企业推送求职信息,推动实现双向智能匹配。活动当天,重庆通过“渝职聘”发布了首批11万个岗位。

在此次“就创周期间,川渝两地市、区、县将广泛开展联合招聘会。6月底前,两地将举办招聘会1000场次,发布50万个岗位、促进10万人就业、1万人创业。

在签约仪式环节,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签署了《2024年川渝就业重点项目合作协议》。未来,川渝两地将持续共同深化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建设,合力在就业创业领域打造协作样板。

此外,企业与高校现场签署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合作协议》,未来将深化校企合作,拓展毕业生就业岗位,推动高校与企业、行业需求紧密对接,促进重庆市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就业。

5家创投机构和5个优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项目签署了《投资意向协议》,将通过创业投资解决创业企业融资问题,推动创新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四年以来,川渝两地人社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部省市三方战略合作为牵引,携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具体来说,一是协作机制运行提速。定期共享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等就业主要指标数据,共同建设就业创业专家智库、创业导师库等资源库。
二是惠民政策同步提质。共同出台“促进青年就业35条”,率先打破高校毕业生户籍限制,推动各类群体在川渝就业创业、投资兴业“同城同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和就业补贴700余亿元。
三是一体服务改革提档。川渝两地实现84项公共就业服务“全程网办”“一网通办”。破除失业保险制度壁垒,在全国率先实现失业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同步完成基金省级统筹。
四是区域品牌共建提级。开展川渝公共就业服务联动试点,促进供需匹配精准高效、特色活动提档升级。


新闻相关》》》
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建设高质量就业先行区
川渝两地签署2024年就业重点项目合作协议
5月28日,在第四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活动周开幕式上,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签署《2024年川渝就业重点项目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将按照“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原则,推进十项就业重点项目合作,多措并举扩大就业容量,持续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川渝两地高质量充分就业和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 联合实施就业容量拓展行动




统筹用好就业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的支持。健全就业产业协同联动体系,不断培育就业新的增长点。川渝两地全年促进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以上。





2、 联合实施失业人员再就业行动



开展失业人员全面摸排联系,有针对性提供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再就业帮扶服务。川渝两地全年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37万人以上。





3、 联合实施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行动



健全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工作台账,对困难群体做到及时发现、优先服务、分类帮扶、动态管理。健全分类援助机制,按照困难人员的实际需求,制定“一人一策”援助计划。川渝两地全年帮扶困难人员就业14万人以上。





4、联合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



将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帮扶体系,深度挖掘市场化就业岗位潜力,全力稳定公共部门政策性岗位规模,提升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岗位推送质量。川渝两地应届高校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不低于90%,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困难毕业生100%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5、 联合实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行动



深化川渝劳务协作,促进脱贫人口有序流动和务工就业。统筹用好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重点托底安置弱劳力、半劳力脱贫人口。川渝两地全年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295万人以上。





6、 联合实施供需招聘对接行动



发挥重庆“渝职聘”公共招聘平台和四川公共招聘网作用,分类筛选用人单位和就业岗位,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川渝两地全年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5万场次以上。





7、 联合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行动



充分发挥川渝公共实训基地、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作用,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突出培训就业导向,聚焦紧缺职业(工种)、重点产业企业用工需求以及重点群体就业需求,促进“培训链”“就业链”有效融合。川渝两地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7万人次以上。





8、 联合实施劳务品牌培育提质行动



发挥川渝两地特色资源、传统技艺和地域文化等优势,分领域培育劳务品牌,联合建立劳务品牌资源库。培养劳务品牌技能带头人,建设劳务品牌专家工作室,提高劳务品牌技能含量,健全长期稳定的劳务输出渠道,扩大劳务品牌就业规模,加速劳务品牌壮大升级,打造劳务品牌经济。川渝两地全年培育全国知名劳务品牌20个以上。





9、 联合实施零工市场提档升级行动



结合“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合理规划布局数量适宜、规模适度的零工市场,构建分布合理、便利可及的灵活就业服务网络。拓展零工市场服务功能,推动数字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川渝两地零工市场规模年底达到300个以上。





10、 联合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行动



深化创业孵化基地合作交流机制,提高运营及孵化能力。打造创业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川渝创业导师库和创业培训师资库,联合开展项目推介、资源对接、成果推广、导师交流等活动。川渝两地全年推动新增创业90万户以上。



 来源:第1眼-重庆广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媒体&APP

重庆人社APP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便民数字地图

12333
智能客服

政策咨询
问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