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重庆人社助企纾困政策服务包(2023版) 重庆人社政策咨询问答库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国赛出征!产业图景下的“专业”之变

日期: 2023-09-11
字体:
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本月16号将在天津开赛。这项赛事,有着技能领域“全运会”之称,是目前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几个定语,足见赛事“含金量”,来参赛的,也都是各行各业的“顶尖高手”。重庆这次派出了135名选手赴天津参赛,高手过招,他们准备得如何?日前,重庆参赛代表团举行了出征仪式。


开赛在即!

重庆代表团出征



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共设置109个比赛项目,重庆代表团派出选手135人、裁判员103人,参赛选手均来自生产一线、相关院校。年龄最大的选手48岁,最小的16岁。他们将参加焊接、抹灰与隔墙系统、移动应用开发、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工业互联网等103个项目的角逐,争夺国赛奖牌和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的入场券。


电子技术项目参赛选手王松告诉记者,他很高兴在这个大舞台上展示自己,使自己获得成功、获得尊重;健康与社会照护赛项选手韩瑞琪则表示,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技能水平,将竭尽全力,相信自己会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副主任王华源透露,他们组织选手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冲刺集训,涵盖技术技能、 技术文件的解读、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素质建设等各个方面。目前,参赛选手都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大家也将全力以赴,津门亮剑、为渝争光!



从2020年开始,人社部定期举办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今年是第二届。看看首届大赛,重庆代表团第一次出征时的斩获——4金4银4铜41优胜,总成绩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再将视野扩展到全球,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世界技能大赛,人称“世界技能奥林匹克”,重庆已连续参加5届,代表中国培养选手累计获得15金7银4铜11优胜。其中,重庆选手频频问鼎,创造了不少高光时刻。

重庆妹子聂凤,拿下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金牌,成为中国参加世赛的第一个女冠军。梁攀,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金牌。李小松,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光电技术项目金牌得主。王珮,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美容项目金牌得主。他们三人,都为中国摘得了该项目参赛首金!


说到争金夺银,我们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热血沸腾的奥运赛场,那些更快、更高、更强的身影,但任何行业、任何职业,想要做到顶尖,都得付出非比寻常的努力。无论你是在跑道上,将百米成绩提高了0.1秒,还是在工厂里,用手中的螺丝刀,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行行出状元,

“状元”是怎样炼成的?



“这里就是我们冲压线的监控,你现在听这个设备的运转,它是很有节奏有周期性的,但是有时候它会发出另外的声音……”


生产线上的故障,哪怕一颗螺丝松了,靠耳朵,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刘源这位长安汽车国家级技能大师,初入厂时只是普普通通的一线维修工。从工人到技师,再到大师,他站上机电维修的金字塔尖,靠一手绝活赢得尊重。



中国的职业分类,古有三百六十行,如今往细了说,已突破1600种。一些职业消失了,一些职业诞生了。但古往今来,在职业中追求卓越,是人类社会不变的理想。

李小松,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光电技术项目金牌获得者,日常训练是这样的节奏:灯具组装,每天40遍;PVC管弯折,每天50遍;灯带焊接,每天100个焊点。在旁人眼里,高考失利,他曾经输得一塌糊涂,现在,他的体会是,人生的马拉松,何止一条赛道。“可能你的起跑线要低一点,但是通过努力,追上去都是有可能的。”



于个人而言,有一技傍身,在岗位上得到认可,这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于社会而言,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但是这个缺口有多大呢?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高技能人才数量从2016年底的4791万人增长到2021年底的6000万人,仍然供不应求。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其中具有技术等级的仅占三成,简单理解,最缺高级工。

重庆,制造业底色鲜明,底蕴深厚,是技能型人才需求大市。产业人才供给,如何对接产业发展刚需?这是重庆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对接产业之需

职业教育怎么变?



对接产业转型升级之需,重庆对职业教育同步升级。中职方面,实施优质学校+优质专业“双优计划”。高职方面,实施“双高计划”,加大对10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的支持力度,建设20所市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和60个高水平专业群。



重庆的产业思路,很明晰,按照33618架构,打造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剑指全国先进制造业中心。职业教育,如何跟着产业跑?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金牌得主,目前任教于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的梁攀看来,学校要对接产业的需求来调整相应的专业设置,重庆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等,学校可以合理调整专业之后再招生,最好能多招长学制的班级;第二是产教结合,打造市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希望政府搭台为技能院校提供平台,增强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真正做到工学一体化;第三就是大赛引领,对标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扩大人才梯队的培养力度,增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性。


专业和产业,匹配得好,则相互成就,不仅让个体从事业中获得更多尊荣感,也让城市发展动力强劲。这样的彼此成就,需要双向奔赴,我们乐见其成,更心向往之。


来源:第1眼-重庆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