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示信息
关于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重庆市正式推荐对象的公示
日期:2022-07-01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分享: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关于评选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通知》(人社部函〔2022〕82号),市人力社保局、市文化旅游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评选推荐工作。经逐级推荐遴选,在广泛征求意见、组织考察、集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红岩联线管理中心遗址保护部等2个集体、田城等4名个人作为我市正式推荐对象。

    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主动接受监督,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现正式推荐对象及主要事迹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从2022年7月1—7日。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公示期内以书面、电子邮件、来访等方式向市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反映形式为信函、电话、来访,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反映情况须实事求是,提供具体线索或事实依据。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应署实名,并提供联系电话。

    联系单位:市文化旅游委,电话:63011639,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黄山大道中段68号,邮编:401123。

    联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电话:88979859,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春华大道99号北区1号楼1301室,邮编:401120。


    附件: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重庆市正式推荐对象及主要事迹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2年7月1日



附件

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

劳动模范重庆市正式推荐对象及主要事迹


    一、先进集体(2个)

    (一)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遗址保护部。

    近年来,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遗址保护部(后勤物管处)用心用情用力把红岩革命文物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红色三岩”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荣获第三届(2021)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用活文物资源打造“红岩革命故事展演”,承办2021“文物映耀百年征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打造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试验地——红岩文化公园;推进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三大文旅融合”建设,实现“红岩村+歌乐山”两大景区连点连线连片发展,打造红岩文化旅游新名片;爱国主义、党性、研学等教育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专题培训党员8万余人次。落实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与成渝两地16个纪念馆签订合作协议,助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2019年至今共接待观众2300万人次,游客满意度较大提高,景区美誉度极大增强。

    (二)北碚区博物馆。

    重庆市北碚区博物馆先后投入近3亿元,对峡防局旧址、张自忠烈士陵园等57处文物建筑进行修缮;先后举办了“实业救国振兴中华 ——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卢作孚”陈列展览、中共中央西南局历史陈列展等103个展览;依托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陈列馆打造“七个一”红色教育体系;举办“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寻访红色足迹,点亮信仰之灯”全媒体宣传等重要活动381场;围绕革命文物题材创作《追望大道》《缙云山上的马尾松》等文艺作品37个;与复旦大学、重庆大学等13所院校建立长期研培机制,与复旦中学、西大附中等70余所中小学建立了研学的合作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运营服务,在满足公益服务的基础上,年开展读书分享会、评书表演会、公益培训会等多种形式活动323场,线上线下服务观众200余万人次;积极梳理、抢救、复活以松鹤楼、兼善餐厅为代表性的90多个老字号品牌,依托文博资源开发《建党100周年》《西南局》等778款文创产品,塑造庙嘴创意集市品牌活动,带动博物馆日增4000余人次,促进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二、先进工作者(3名)

    (一)田城(武隆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所长)。

    田城,男,1971年2月生,大学文化,文博副研究馆员,现任重庆市武隆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所长,重庆市武隆博物馆馆长。该同志长期穿梭在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用脚步丈量“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田间地头,用心维护着2901平方公里区域内的文物安全,连续15年实现文物事故零目标。主持或独立完成重庆市武隆博物馆、乌江博物馆、后坪坝苏维埃政府历迹陈列馆、和平中学旧址陈列馆的陈列布展大纲编写,主持并参与了方案设计和陈列布展工程的实施,助力了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也充分讲好了文物故事和发挥了博物馆也是一所大学的作用,年接待观众22万人次。

    (二)李大地(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李大地,男,群众,1965年10月生,大专学历,文博研究馆员,现任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兼任石窟考古中心主任。1997—2007十年时间,一直坚守在三峡考古第一线,主持或主要参与了巫山大溪、丰都玉溪等二十余个重要遗址(墓群)的考古发掘项目,撰写并公开发表三峡考古专题报告1部、考古发掘报告20余篇,其主持发掘的将军村墓群,荣获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入围项目;提出《加强基本建设文物安全监管制度建设,建立三级文物巡查机制》《加强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等多项措施,在全国率先开创工业园区建设中的文物保护新局面,带领团队完成了彭水电站、银盘电站等重大建设工程的文物保护立项300余项;组织开展巫山县大水田遗址出土墓葬实验室考古、重庆首个涉外考古项目——中俄西伯利亚联合考古,组织实施江津区石佛寺遗址、梁平区赤牛城遗址等一批文旅融合考古项目,让文化遗产地成为当地文旅融合的重要场景、文化生活的重要样态,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三)曾学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人事处处长)。

    曾学军,男,汉族,1966年3月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先后担任重庆市奉节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兼任白帝城博物馆馆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财务处处长、人事处处长。在三峡文物发掘保护这场“世纪大抢救”文保工作中,该同志积极争取建设补助资金1430万元,园区环境整治和古城墙复建资金200万元,其他渠道融资600余万元,保证该县文物迁建、复建任务按期完成。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财务处处长、人事处处长以来,在博物馆管理“人财物”方面探索改革,从前三峡建设资金中为全国文物科技保护基地项目建设争取到7800万元,并通过多种渠道自筹经费8200万元,保障了基地建设项目的落实落地;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台10项人事规定,包括人才培养、职称申报、岗位晋升、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等内容,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环境。在国家文物局委托课题《博物馆领域高水平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中撰写重要章节;2021年7月作为策展人策划举办《“佛国圣殿·丝路与长江”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展》,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建馆以来最火爆的展览,每天吸引超过5000观众,线上观展人数超20万。

    三、劳动模范(1名)

    付守权(重庆文华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付守权,男,汉族,1963年7月生,大学本科学历,现任重庆文华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从2006年至今,先后主持或参与了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合川钓鱼城始关门片区、中英联络处等107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程,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项目3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项目54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项目22个,主持文物修缮设计十几个,由他主持的于右任官邸修缮工程获2016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颁发的“中国文物保护示范工程”奖;个人获得2011年重庆市演艺集团先进个人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媒体&APP

重庆人社APP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便民数字地图

12333
智能客服

政策咨询
问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