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00927581XW/2018-18125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人力社保局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0-04-10 | [ 发布日期 ] | 2018-06-22 |
[ 索引号 ] | 1150000000927581XW/2018-18125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人力社保局 |
[ 有效性 ] | |
[ 发布日期 ] | 2018-06-22 |
[ 成文日期 ] | 2020-04-10 |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
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0724号提案的复函
渝人社函〔2018〕862号
竹隰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人才政策惠及面,提高重庆市人才吸引力度的建议》(第0724号)收悉。经与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教委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出台了系列人才政策,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政策覆盖面较窄、人才政策吸引力不够等问题。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2018年5月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2018—2020年)》,成立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定期研究推进制度、定期专项督查制度,全力推进人才工作。
一、关于引才政策方面。一是统筹打造引才品牌,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工程,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定期举办“重庆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在市政府驻外办事机构增加引才工作职能,设立海外引才联络站50个,海外技术合作平台(离岸创新创业基地)50个,引进各类紧缺急需优秀人才1万名、团队300个,其中大数据智能化领域领军人才100名、团队100个。二是实施国内外一流科学家引育工程。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结合“双一流”建设,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以“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方式进行认定和支持,给予最高1亿元的经费资助,大力引进培育能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国内外一流科学家及团队。三是更加聚焦产业发展,聚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产业需求,按照“一产业一人才培养计划”,同步制定产业规划和人才培养规划,同步安排产业资金和人才保障资金,以研发人才、企业工程师等产业人才为重点,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每年培养产业技术人才4万名,其中大数据智能化领域人才1万名。
二、关于安居政策方面。市国土房管局正在牵头制定《重庆市人才安居实施意见》,拟通过租售并举、实物与货币补贴相结合的办法,为人才安居提供保障。《重庆市人才安居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将进一步降低人才补贴门槛,把“985”“211”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紧缺实用专业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纳入了保障范围。
三、关于职称评审方面。今年初,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重庆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委办发〔2018〕9号),进一步健全职称制度体系、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创新职称评价机制、改进职称管理服务方式。市职改办牵头进行了任务分解,拟出台70余项配套政策文件。目前,向我市乡镇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考试倾斜政策、教育系统职称评审权限下放有关政策已出台,正在开发职称评审系统,职称改革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四、关于人才统计工作。2017年,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印发了《关于建立引才情况统计报送制度的通知》(渝人社发〔2017〕285号),全市人才统计工作由市人力社保局负责实施。目前,我局已召开人才统计工作业务培训会,开发了人才统计系统,供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填报人才信息。当前基本实现通过系统实现对掌握各企事业单位进行人才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全面了解全市人才引进、流出、需求情况。
五、人才服务方面。《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2018-2020)》明确提出要完善人才服务证制度,分层分类为人才提供医疗保健、子女(孙子女)入学入托、配偶(子女)就业、落户、居留签证、职称评审、项目申报等便利服务,高层次人才配偶可协调安排就业,子女可自由选择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入读,家庭主要成员可享受同等医疗服务。整合组建人才服务机构,建设市、区(县)两级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进一步简化人才服务流程,让人才办事“最多跑一次”。拓宽外国人才来渝绿色通道,在海外人才聚集区域建设国际化学校和医院。我局今年初启动高层次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把人才“8+1”服务作为核心内容纳入网上办事大厅。目前“8+1”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正处于开发初期,功能建成后可实现人才服务线上申请、线上办理。后续还将建设中心移动门户网站和人才服务app,实现移动端办事服务,进一步为办事人员提供方便。
六、关于税优惠政策方面。重庆市人民政府于2009年出台了《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的通知》(渝府发〔2009〕58号),因文件出台时间早,覆盖面相对较窄。拟通过出台政策文件,扩大税收优惠政策覆盖面。
七、青年人才引进培养方面。一是吸引青年人才,提出新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1500家,每年开发基层就业岗位1万个、提供免费创业工位5000个,为来渝应聘的青年人才提供最长1个月的免费住宿,给予新落户的一定生活补助,为青年人才提供不少于6万套的定向配租住房。分层分类向人才提供安家补助、购(租)房补贴,加大住房公积金对人才安居的扶持力度。对在渝创业的提供免抵押贴息贷款资助,吸引留住60万名青年人才在渝就业创业。二是在帮助青年人才成长,提出加大对青年人才事业发展支持力度,在市级各类研究资助计划和人才项目中,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设立青年人才专项,遴选支持优秀青年人才3000名。对取得标志性成果的青年人才,可不经评审或破格直接列入相应人才项目,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破格申报评审正高级职称。三是在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出探索建立优秀博士、博士后连续培养机制,支持高校教师进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做项目博士后,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0个,遴选支持博士后研究项目600个。支持留学回国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择优资助创新创业项目500个。
此复函已经我局周平副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8年6月22日
联 系 人:袁杰
联系电话:88152120
邮政编码:401147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 市政协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