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建议提案办理>政协提案 > 2016年(已归档)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81XW/2016-18022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人力社保局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0-04-09 [ 发布日期 ] 2016-06-02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81XW/2016-18022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人力社保局
[ 有效性 ]
[ 发布日期 ] 2016-06-02
[ 成文日期 ] 2020-04-09
关于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第0398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16-06-02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分享: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

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第0398号提案的复函

渝人社函〔2016〕769号


黄五一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重视培养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建议》(第0398号)收悉。经与市农委、市司法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根本目的是培养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十二五”期间,我市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共培训培育62675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544640人、新型职业农民工程培育82110人。

    通过“教育培训、认定管理、跟踪服务”,广大农民学习效果明显,务农信心、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不仅促进了科学技术、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普及,还带动形成了专业村,种植业、养殖业逐步形成了专业化、区域化和规模化,有力推进了支柱产业和“一村一品”专业村的形成,促进了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2015年全市新增农民合作社1200个,注册农民合作社3675个,参合农户43.88万户,参合率达51%;培育发展家庭农场1746家,登记注册730家;发展农业微型企业23700个、适度规模经营种养殖大户29559户。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和改进工作。

    一、加强农村教育事业

    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依托,按照“专兼结合,资源共享,使用一批,储备一批,动态管理”的原则,整合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优质资源,遴选一批优秀专职教师和具有较高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农技专家、专业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大学毕业生担任兼职教师,逐步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能够满足我市农民培训需求的优质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我市农民教育培训水平,为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和保障。

    二、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力度

    一是创新培训模式。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开展农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培养培训,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规模,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的培养培育力度,着重在探索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的落实、青年农场主创业孵化基地的示范推广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坚持“四贴近”培训理念。贴近产业:紧紧围绕全市粮油、蔬菜、畜牧、水产以及柑橘、中药材、茶叶等主导和特色产业,利用340所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平台,采取“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力求让广大农民“动口、动手、动脑”,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熟练的掌握1—2项实用技术。贴近主体:培育对象重点选择农业农村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扶持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贴近需求:主要针对农民生产经营中的所需、所盼、所求,科学制定培育方案,重点提升农民生产经营、专业技能、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杜绝“拉郎配”“抓壮丁”。贴近农时:紧密衔接农事、农时,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分产业、分季节、分时段、分专业的开展,做到重专业、少综合,重实作、少理论,重现场、少课堂。三是提高培训质量。市级各部门积极协调配合,紧紧围绕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大局,利用全市培训项目,结合农民意愿,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协议培训、定向培训和特殊工种等培训。依托培训机构、乡镇社会保障服务所、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三级平台,开展“送知识、送技能”培训活动,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实用技能。充分利用学校和成人学校资源,坚持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并举,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帮助农民获得必要的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生产能力。为有创业意愿的农民提供创业能力、市场经营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其文化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面向市场需求,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业生产或加工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参与联合办班培训,以政府培训项目补助资金为主,企业投入部分资金,为农业生产经营型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类企业和农业示范园等培育农业“产业工人”。

    三、加强农村法制建设

    一是进一步强化农村普法宣传。以法治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动农村群众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机构开展法治文化活动,加强农村院坝的法治宣传橱窗、专栏等法治宣传设施建设。完善健全农村普法联络员制度,充分发挥普法联络员调解邻里纠纷、联系法律咨询、宣传法律知识的作用。市人力社保局、市农委、市司法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重点普及《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劳动法》《合同法》等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增强广大农民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进一步深化“法律进乡村”主题活动。立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实际法律需求,不断丰富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面向农民群众大力开展法治讲座、农民工课堂、农家学堂等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培训;不断充实各类普法资料,加强法治图书角、农家书屋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继续结合“农民工日”“带法律回家”等主题活动,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法治宣传教育。

    三是进一步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以“未成年人零犯罪村”“学法家庭”等创建活动推动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不断加强民主管理,夯实法治基础,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回执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6年6月2日


    联 系 人:周楠浩

    联系电话:88633931

    邮政编码:401147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 市政协办公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媒体&APP

重庆人社APP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便民数字地图

12333
智能客服

政策咨询
问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