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人社函〔2025〕634号
同意公开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269号提案
答复的函
邱献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突破灵活就业保障难题、努力扩大就业面的建议》(第0269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农业农村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政策扶持,拓展保障渠道事项
近年来,我们通过实施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等,不断拓展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渠道。一是养老保险方面,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制定多档缴费标准,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截至2024年12月底,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缴费人数158万人,421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二是工伤保险方面,于2022年7月启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截至2024年12月底,7家试点平台企业已参保61.56万人,共产生订单总量17.15亿单,累计赔付待遇7116人次。三是失业保险方面,执行失业保险转移接续政策,并针对离退休不足一年的领金失业人员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养老保险的,按规定给予补贴。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认真研究,结合我市实际,探索灵活就业参保机制,多措并举做好参保扩面工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参保人员树立“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理念。持续收集和梳理企业与劳动者建议意见,通过多种途径向国家有关部委提出建议意见。
二、关于加强平台建设,完善服务体系事项
我们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重点群体进行帮扶,优化调整社保补贴等部分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经办程序,扩大政策覆盖面;开发上线“渝悦·就业”应用,归集发布灵活就业岗位,开展网络直播招聘,推行“全渝通办、免申即享”,提供线上公共就业服务。组织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建成零工市场(驿站)120个,开发“夜市岗”“妈妈岗”等弹性岗位,拓宽灵活就业渠道。开展创业加速计划暨导师服务活动,加大资金扶持、融资对接服务力度,累计孵化市场主体1.11万户,带动就业23.1万人。印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和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方案,建立新就业形态一站式调解中心35个,办理案件400余件。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渝悦·就业”应用,动态掌握重点群体就失业情况,实施分类精准帮扶。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拓宽灵活就业渠道。构建“四创联动”支持体系,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创造更多灵活就业机会。加强政策宣传和劳动监测,坚决打击不良企业。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发挥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作用,推动多元化解工作落实落地。
三、关于完善培育体系,优化就业环境事项
我们针对平台企业、快递企业用工特点,健全弹性学时、弹性学制组训模式,解决工学矛盾。在“渝悦·就业”上线数字技能、康养保健等6大类2000余个公开课程。针对灵活就业人员中的农村转移劳动者,开展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素养培训。2024年开展新职业培训3.23万人次。大力推行新职业技能等级评价,45家评价机构备案网约配送人员、汽车代驾员等20个新就业形态职业(工种),2024年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2万人次。开展宣传引导,选树灵活就业创业典型,依托“渝悦·就业”平台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引导多渠道就业创业。
下一步,我们将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大力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培训模式,促进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服务衔接融通,提供便捷化、扁平化、实用化的短期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促进技能就业。收集缺口领域企业人才需求,探索“一企一策”,促进人才招引。强化宣传引导,大力宣传促进灵活就业的政策措施,营造尊重和支持灵活就业的社会氛围。
此复函已经市人力社保局谢礼国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 系 人:余丹
联系电话:88633765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