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建议提案办理>政协提案 > 2025年(已归档)
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267号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25-06-09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分享:

渝人社函2025689

同意公开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市政协次会议第0267号提案

答复的函

蔡锡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具有重庆特色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议》(第0267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财政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教育培训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事项

近年来,我市财政部门立足财政职能,强化投入保障,不断优化财政政策供给。一是聚焦区域协调发展,倾斜安排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的教育资金,落实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特殊补助政策,推动缩小区域教育差距。二是聚焦城乡整体发展,建立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足额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推进校舍安全保障、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有效支持解决“城镇挤、乡村弱”问题。同时,我市教育部门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引导和鼓励学校开展数字教材、在线精品课程等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整合优势教育资源,搭建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拓宽教育资源的应用场景,实现偏远地区学生同步共享。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优化财政投入、提升教育质量。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向薄弱地区倾斜,完善城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深化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校舍改善工程,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素质;三是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完善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学效率;四是加强教育资金监管,确保规范使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缩小区域和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培训质量事项

一是推动课程设置改革。按照“专业围着需求转”原则,通过“新设一批、升级一批、改造一批、撤销一批”等方式,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就业导向、高校自主”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指导督促职业院校按照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系统设计一体化专业建设要求,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动态开展课程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教师队伍培训、教研教改课题研究、课堂革命典型案例专项研究、教师教学能力竞赛、精品课程和优质教材建设等项目,促进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三是建立多维评价体系。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围绕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等维度建立评价指标,用好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评价,开展“过程评价+终结评价+增值评价”,全方位、多维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培训质量。一是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提高匹配度。进一步对接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健全“需求侧导向、供给侧响应”的联动机制,健全完善专业设置“三张清单”制度,指导专业设置布局。将专业建设纳入学校评价,确保专业设置紧贴产业、服务发展、动态优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精准化、高水平人力资源。二是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实施第二期市级“双高计划”,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空天信息、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能源电力等产业集群为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专业群。三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发布的新版专业教学标准,指导督促学校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不断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

三、关于构建具有重庆特色的培训体系,推动产教融合事项

一是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推动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推动实训基地、课程体系、教材开发及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多元化培养方式,强化校企双元育人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切实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市域产教联合体14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44个,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20个,为我市3大主导产业集群贡献70%以上新增劳动力。二是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围绕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课程、教材、实训基地、教师团队等教育培训关键要素改革。三是鼓励校企共同开发模块化、项目化课程,编写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及数字教材,建设数字化教育培训资源,拓宽教与学的时间、空间。近三年,建成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102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一流核心课程199门;获评“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114种,形成“课堂革命”典型案例180个。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合作实效。一是持续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推动实体化运行,在“精准培养”与“统筹规范”上下功夫,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提升教育对产业的支撑力和贡献力。二是通过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支持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推动“课堂革命”,鼓励教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全过程、实时采集评价数据,提高教育培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四、关于畅通人力资源流动渠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事项

一是落实“塔基”人才政策,指导区县出台配套实施文件,由区县根据实际情况为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发放安家补贴,2024年入选“塔基”青年人才213人,发放安家补贴550.04万元。二是推出“目录+计分”认定方式,通过人才头衔、奖项等多个维度综合评分的方式认定我市优秀人才,提供人才服务支持,2024年通过“目录+计分”认定新重庆人才(AF55396人,其中AD5857人、EF49539人。三是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持续推动卓越工程师“启航”“海聚”专项实施方案,打造优秀卓越工程师人才队伍,2024年共入选卓越工程师人才1281人。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人才流动管理,优化人才配置。一是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全球优秀青年人才。二是完善“塔基”人才政策,加大青年人才安家补贴支持力度,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扎根重庆。三是进一步优化“目录+计分”人才认定方式,完善评分标准,提升人才认定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更多优秀人才享受政策支持。四是持续推进卓越工程师“启航”“海聚”专项,加强工程师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五是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创新创业、生活保障等配套措施,营造拴心留才的良好环境,为现代化新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此复函已经市人力社保局谢礼国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人:罗松

联系电话:88126987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媒体&APP

重庆人社APP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便民数字地图

12333
智能客服

政策咨询
问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