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人社函〔2023〕1348号
A
同意公开
毛森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人才支持的建议》(第1171号)收悉,经与市教委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人才工作部署,深入落实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围绕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特别是“轻纺”等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所需,全方位抓好纺织服装产业人才引、育、留、用,助推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一是着力强化人才引进。完善人才政策引才,出台“新重庆引才计划”优秀青年专项和进一步加快博士后事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等引才政策,助推我市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常态化开展“百万人才兴重庆”“大创慧谷·职引未来”系列活动,为轻纺产业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助力引进纺织服装类人才。强化市场化引才,印发重庆引才“伯乐”激励办法,定期发布“揭榜招贤”榜单,激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引进纺织服装产业紧缺人才。
二是强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鼓励高职院校加强纺织服装类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持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截至目前,我市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等多所高职院校开设有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在校生总数1051人。重庆市奉节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等30所中职学校开设有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纺织品设计等相关专业,在校生5701人。今年以来,已开展轻纺产业技能人才培训3138人次,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保障
三是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结合我市轻工工程和纺织工程人才需求和职业属性,印发《重庆市工程技术轻纺工程专业职称申报条件》(渝人社发〔2023〕16号),进一步推进职称改革,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和选拔我市轻工工程和纺织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思想高尚、作风过硬、学术精湛、技艺髙超、充满活力、业绩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四是营造良好人才服务体系。建好人才工作数字化平台,结合重庆产业链绘制高层次人才图谱。建立引才用才“晴雨表”,定期发布人才流动综合指数。打造汇集全市22个人才服务部门的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科技咨询、医疗、公共交通等69项专属服务,受到人才广泛好评。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您的意见建议,切实抓好纺织服装产业人才工作,为重庆轻纺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一是精准实施系列引智引才活动。深入实施新重庆引才计划优秀青年专项政策,支持渝派服饰城符合条件的纺织服装人才申报,为人才提供生活补助、住房保障和其他服务。围绕纺织服装企业人才需求,定期发布“揭榜招贤”榜单,开展“百万人才兴重庆”系列引才活动,加快引进一批产业发展所需紧缺人才,助力产业创新发展。二是强化专业人才培育。支持职业院加大纺织服装相关专业的建设力度,引导职业院校做好调研论证,积极申报纺织服装类专业。引导职业院校逐步扩大纺织服装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鼓励更多学生报考,着力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加快推进“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建好纺织服装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三是强化产教融合发展。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现代学徒制试点、现场工程师等产教融合类项目,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对接。指导职业院校根据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借鉴国际经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纺织服装类人才实践和实训教学。四是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强化数字赋能,探索建设纺织服装人才数据库,为我市服装企业发展精准输送优质人才。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一件事”改革,全力办好人才的高频事项和“关键小事”。搭建掌上、网上、码上、线上和柜上服务网,打造事业和生活服务“热力图”,优化公共和市场化人才服务工作,切实提升人才获得感。
此复函已经市人力社保局局长黎勇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11月25日
联系人:林 鑫
联系电话:88126991
邮政编码:401120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