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同意公开
渝人社函〔2023〕1322号
张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民营企业人才建设的建议》(第1169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文化旅游委、市工商联、市住房城乡建委、重庆市税务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通过落实人才政策、人才服务、搭建活动平台等举措,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深入落实引才政策。贯彻落实“鸿雁计划”“塔尖”“塔基”等引才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才从安家资助、岗位津贴、人才奖励等方面予以激励,对优秀科学家及其团队成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认定后,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自2023年以来,认定高层次人才121人,同比增长2.5%,发放岗位津贴及安家资助3314万元;认定“鸿雁计划”人才398人,同比增长39.2%,发放人才奖励和引才补助资金3473.11万元。二是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开展“百万人才兴重庆”—民营企业引才服务月、“重庆市千名科研人员顶岗培养计划”等活动,支持民营企业引才用才。开展卓越工程师大赛、“巴渝工匠”杯等活动,促进民营企业人才培养交流;开展“双千双师交流计划”,组织民营企业人才参加交流计划十批次,共计1129人。三是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实施“新时代渝商5511培训计划”,大力选拔推荐优秀民营企业人才,积极开展各类人才项目申报推荐工作,成功推荐24名民营经济领域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开展工程技术职称评审工作,330名民营经济工程领域人才获评高级工程师资格。大力引导民营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推动更多规上企业设立国家级、市级研发中心。推动出台“引才伯乐奖”,实施“人才强链”计划,引导人力资源机构参与人才招引工作。四是提升人才服务质量。迭代升级《重庆人才服务管理办法》,服务方式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构建全要素、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满足人才多元服务需求,提升人才服务品质。积极搭建科技人才信息服务平台,以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为目标,建立了“项目、企业、人才”基础数据库,实现各系统间基础数据资源共享。完善人才安居制度和工作体系,出台《重庆市人才安居实施意见》,坚持政府提供政策引导,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形成市级指导,区县、用人单位具体抓落实的人才安居工作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您的建议,结合民营企业发展需求,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一是推动产教协同发展。进一步协调推动高校专家智力资源为重庆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访企拓岗”工作基础上,建立高校、企业共建人才团队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支持高校和民营企业联合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创新平台,鼓励高校与民营企业共建人才培训基地,共同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二是加强人才政策引领。积极与民营企业联动,采取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加强人才政策培训,切实帮助企业更快掌握各项人才政策内容,积极做好相关人才政策申报工作。通过点对点沟通、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为相关用人主体现场匹配人才引进政策,做好有关申报审核服务工作。三是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搭建民营企业和人才沟通桥梁,加快建设“渝才荟”人才一体化服务平台,打造“一屏掌控”的人才驾驶舱应用场景,实现供需有效对接。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人力资源市场供需情况收集,每季度发布供需分析报告,指导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对接工作,为民营企业和人才的双向选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此复函已经市人力社保局局长黎勇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11月15日
联 系 人:丁思琦
联系电话:88126990
邮政编码:401120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