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人社函〔2023〕1228号
A
同意公开
钟亚华委员:
您提出的《对我市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第1162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实施“巴渝工匠”行动计划,建立全国首个“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大力培养“铺天盖地”的技能人才,切实推动高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超过52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163万人、占比31.35%、位居西部第一。
一、加强专业建设,推进产业融合
一是鼓励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截至目前,全市有30所高职院校开设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游戏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等相关高职专业点64个,在校生总数为1.1万人;全市中职学校开设有工艺美术、动漫与游戏设计、美发与形象设计等141个相关专业点,在校生2.6万人,进一步壮大了艺术设计类技术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优化了人才结构。二是深化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市教委支持有关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校企在师资队伍、实训设备、课程体系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共同监管教学课程,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班等人才培养模式,支持校企共建工业设计等市级职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60个,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岗位胜任能力。2020年以来,市财政已支持建设了5个公共实训基地和207个专业实训基地,较好地解决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实训问题。
二、贯彻落实“放管服”要求,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
改革实施以来,建立起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制度,备案评价机构387家,组织开展技能人才评价190万人次,可评价职业427个、工种711个。建立技能人才评价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技能人才评价网上管理。开展企业“新八级工”制度试点,14名企业高技能人才获得特级技师等级证书,认定巴渝“特级技师”82人,打破技能人才等级晋升“天花板”。加强“两类”人才职业发展贯通,3200余名专技人才获得高技能人才等级证书,200余名高技能人才获评专业技术职称,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立交桥”。
三、加大人才培养激励力度,提高政治经济社会待遇
一是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提高相应待遇,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二是搭建平台载体。在企业生产一线中,建立国家级、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600余个。三是选树先进典型,逐步形成良好人才生态。目前全市累计培养“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4人、全国技术能手286人,围绕重点支柱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高技能领军人才5000余人;市委、市政府设立“重庆杰出英才奖”,首批5名技能人才入选。不断加大各级各类先进代表中技能人才比例,近年评选重庆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等1000余名,全市技能人才当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计3800余人,其中2人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2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四、蓬勃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巴渝工匠”竞赛品牌,重庆培养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累计取得4金3银1优胜佳绩,奖牌总数居全国前列、中西部第一。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重庆代表团获得5金2银4铜和67个项目优胜,其中室内装饰设计、工业设计技术项目选手分别获得金牌和铜牌。
针对您提出的推进产业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建立市级实训基地等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吸纳。下一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工作。
一是大力实施“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以国家级“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建好高技能人才国际合作先导区、“巴蜀工匠”协同培养融合区、“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以及“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新建一批数字技能领域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同时,以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企业等为载体,探索构建“1+3+N”平台体系,力争2023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比例达到32%。加强与市总工会等部门协同,积极支持重庆技工院校职业训练院和重庆工匠学院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支持开展艺术设计类专业培训,为工业设计之都培养更多优秀技能人才。
二是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现代学徒制试点等产教融合类项目,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对接。推动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打造以中职为基础、高职专科为骨干、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牵引的技能型社会教育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三是进一步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在新专业设置指南上将涉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列为鼓励设置专业,依托职业院校,加大对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建设支持力度,引导职业院校做好调研论证,向相关部门申报新增艺术设计类专业,逐步扩大培养规模,着力培养更多的艺术设计类技术技能人才。指导职业院校根据教育部、人社部标准,借鉴国际经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和实训的教学环节,调整课程结构,优化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提高实习实践学习比例。
四是强化技能人才评价服务。探索建立线上技能人才评价超市、西部技能人才评价市场。加强质量督导和监督管理,引导评价机构自觉强化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程序意识,规范、有序、高效开展技能人才评价,构建政府监管、机构自律、社会监督的质量监督体系,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此复函已经市人力社保局局长黎勇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10月12日
联 系 人:宋琦
联系电话:88633735
邮政编码:401120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