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建议提案办理>政协提案 > 2023年(已归档)
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1156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3-09-27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分享:

渝人社函〔2023〕1199号


    A

    同意公开


袁海心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调整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的建议》(第1156号)收悉。经与市委组织部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深入落实人才引进政策。近年来,按照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入落实《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支持用人单位引进海外博士到院士层次的高层次人才超过千人,相关人才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以人才市场化评价为导向,重视人才核心技术能力的同行认定,遵循“聚焦产业、突出创新、按需引进、市场认可、重在使用”原则,大力实施重庆市引进海内外英才“鸿雁计划”,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引进,重点满足科技型企业人才需求,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不断优化引才政策体系。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部署,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推动全市人才工作系统重塑、迭代升级,加快建设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优化引才政策体系方面,聚焦全市“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出台了《卓越工程师启航专项实施方案》《卓越工程师海聚专项实施方案》《关于落实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构建多元化引才政策体系,破除论资排辈,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对我市重点发展领域急需紧缺人才,适当放宽认定条件,并将从国内引进并符合条件的人才也纳入申报范围。

    (三)积极探索完善人才评价。聚焦重点产业“高精尖缺”科技创新人才、高层次人才、急难险重任务中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博士后青年科研人才、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对取得的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解决关键“卡脖子”技术难题,以及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作出突出贡献,均可作为评审依据,突破原职称等级、学历、任职资历等条件限制直接申报副高级或正高级职称。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现代化新重庆建设需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不断优化人才政策、突出活动实效、加强人才培育、坚持系统评价、优化服务保障,加快建设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一)完善引才政策体系。按照市委人才办统一要求,抓紧制定新的专项引才政策,完善人才标准条件,兼顾国内引才实际,坚持单位申报、综合评审、“绿色通道”相结合,更加精准、高效地引进人才。鼓励各区县结合实际出台引才政策,积极推动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引才政策体系。深入开展卓越工程师专项招收活动,围绕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聚焦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发展需要,引进一批工程实践和生产一线的高水平工程师。

    (二)改革人才评价制度。全面落实职称制度改革的普遍性规定,同时在事权范围内开展创造性探索,“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按照不同领域、单位、专业、层次人才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职责为核心,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分类分层建立人才评价新标准,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评价制度环境。

    (三)优化人才良好生态。高水平办好2023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入实施“百万人才兴重庆”系列引才活动,吸引更多海内外人才来渝创新创业。完善人才服务制度,修订《重庆人才服务管理实施办法》。集中力量推动人才引进、人才创新创业“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制度设计。

    此复函已经市人力社保局局长黎勇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9月27日


    联 系 人:王国宇

    联系电话:88152598

    邮政编码:401120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媒体&APP

重庆人社APP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便民数字地图

12333
智能客服

政策咨询
问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