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人社函〔2023〕811号
A
同意公开
华騳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生态的建议》(第0303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市科技局、重庆市税务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强化引才政策支撑。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构建人才生态,深入落实“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鸿雁计划”等引才政策,从安家补助、岗位津贴等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汽车产业高层次人才,予以激励支持。2022年新增认定汽车行业高层次人才2人,入选“鸿雁计划”38人,兑现人才奖励及引才补助共计200余万元。支持长安汽车、赛力斯汽车等行业重点企业申报“重庆英才计划”,6名入选人才获奖励资金300万元。
(二)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市教委积极联合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指导重庆工贸技师学院、四川工程职业学院、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等26家单位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教融合联盟,为川渝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深化校企合作,联合多部门出台双千双师交流计划实施方案,推动汽车等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用技术开发、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学技术咨询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畅通人才双向流动渠道。
(三)举办引智引才活动。深入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民营企业线上引才服务月活动,为民营企业引才用才提供供需对接、政策咨询等线上服务。2022年,共有36家车企参加“百万英才兴重庆”系列引才活动,协助引进汽车产业人才706人。充分发挥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猎头基地作用,支持汽车行业重点单位引才。
(四)加强专业人才培育。着力抓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工作,2022年新招收汽车专业博士后20人。打造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8个新能源、物联网相关汽车专业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3个汽车相关专业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余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重庆高等工程师学院,培养面向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急需的软件工程师和智能制造工程师,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五)提升人才服务质效。加强汽车产业人才服务保障,扩展重庆英才“渝快办”,加速推进“重庆英才服务港”建设,集成户籍、子女(孙子女)入(转)学(托)、配偶(子女)就业、安家资助(补贴)等69项人才专属服务。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发放汽车行业英才服务A卡235张,累计提供线上服务428人次,其中子女(孙子女)入(转)学(托)服务52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的相关部署要求,不断优化人才政策、突出活动实效、加强人才培育、优化服务保障,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生态构建提供政策和服务保障。
(一)加强人才政策支持。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抓好“重庆英才计划”“鸿雁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若干优惠政策”,对有关高层次人才提供补助资金,鼓励人才长期在渝创新创业。以“2+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重点,分层分类实施引才政策。市级层面探索研究新重庆引才计划实施办法、新重庆英才计划实施办法,鼓励重点区县提供配套支持措施。加大对汽车产业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度。指导高校在新能源、智能化等专业领域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依托国家、市级重大人才专项,优化实施巴渝学者计划,进一步加大引才聚才力度。
(二)提高人才培育水平。抓实“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围绕产业链打造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支持长安汽车、小康集团等企业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支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级评价,鼓励技工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一批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技能人才。
(三)搭建引才活动平台。高水平办好2023重庆国际英才大会,持续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引才活动,加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发挥专业人力资源机构、驻外机构、海外引才引智科技工作站等市场化引才主体作用,多渠道引进一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急需紧缺人才,2023年全市计划举办300场引才活动,重点引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等。
(四)提升人才服务质量。不断优化重庆英才服务,加强市区联动,持续推动“重庆英才服务港”建设,修订完善《重庆英才服务管理办法》,打造全过程、专业化、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新建线上人才服务超市,优化公共和市场化人才服务。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符合条件的人才提供子女入学、看病就医、职称申报、科技咨询等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贴心服务。
此复函已经市人力社保局局长黎勇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5月15日
联 系 人:汪远
联系电话:86867389
邮政编码:401120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