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人社函〔2023〕820号
A
同意公开
饶小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第1029号)收悉。经与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教委、市国资委、团市委、市市场监管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重庆市税务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会同市级部门、各区县,克服毕业生总量增量压力以及疫情、高温等多重影响,千方百计促进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关于强化职业引导方面
一是全面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全市72所普通高校均已开设就业指导课,将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学习生涯。同时,将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引导毕业生结合自身实际,合理确定就业目标,不攀比,不盲从,不躺平。二是分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对低年级学生,侧重唤醒生涯发展意识及建立职业规划认知;中年级学生着重强化专业知识积累和专业技能提升;高年级学生重点宣传就业创业政策,锤炼职业决策能力和提升求职技巧。定期举办生涯规划大赛、职场模拟招聘大赛等赛事活动,丰富就业指导“第二课堂”。2022年,成功举办第三届“智汇巴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三届大学生模拟求职招聘大赛,帮助20万余名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职业世界,树立积极正向的就业观。三是开通重庆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在线平台。为毕业生提供精品课程、政策咨询、求职技巧、生涯规划等个性化咨询指导,目前共有80余名专家入驻。2022年,开设了三期就业直播课堂,适时在线观看学生6000余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思想引领,将“就业育人”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建设一批就业指导示范课程,夯实大学生生涯教育主战场。持续举办生涯规划大赛、职场模拟招聘大赛等赛事活动,持续丰富就业指导“第二课堂”。持续运用数字化手段为大学生精准提供就业指导,进一步完善在线指导平台,吸纳更多专家入驻,为学生提供实时咨询指导服务。
二、关于拓宽就业渠道方面
一是完善专项政策。印发《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渝就发〔2022〕2号)和《关于实施稳就业暨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项行动的通知》(渝人社办〔2022〕209号),全面梳理青年群体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多渠道、个性化宣传解读,提高政策知晓度。二是优化招考政策。积极协调市级有关部门,提前安排政策性岗位招录(聘)和相关职业资格考试时间,提前部署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实施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教师资格“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岗位考试和招募于2022年8月底基本完成,为毕业生留足求职窗口期。三是丰富市场化就业政策。延续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政策,推出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扩大毕业生就业创业一件事“打包办”范围,分类推出企业吸纳、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培训见习等政策礼包,全面落实社保补贴等政策,推广“一网通办”,推进“直补快办”,利用数据比对锁定政策对象,实现“政策找人”,提高政策获得感。2022年累计为2.2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落实各类补贴7642.3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就业服务联盟,广泛挖掘产业园区、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加强对接,提供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加大培训力度,推广使用“智能就业培训平台”、职业培训劵,引导高校毕业生按需参加就业技能培训;进一步优化就业见习政策,组织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活动,鼓励企业提高留用率,并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和吸纳就业补贴。
三、关于加强创业帮扶方面
一是促进政策落实。出台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对稳定就业岗位95%以上的小微企业给予支持;推行“创业一件事一次办”,实现一网通办;实施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找人”,实现“应享尽享”;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2022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94亿元,直接扶持创业3万余人。二是持续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开展“一对一”创业导师问诊150余期、送创业政策进高校近200场次、举办创业讲座及沙龙1000余场,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近1000个。开展“互联网+”、创客中国、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双创赛事活动,推动创新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三是实施大学生创业启航计划。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针对性提供资金资助、融资服务、创业孵化、交流展示等系统性扶持,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意设计成果落地转化。实施“渝创渝新”大学生创业启航计划,每年遴选大学生创业项目100个左右,给予3~10万元资助,并提供资源对接、创业孵化基地入驻等跟踪加速服务,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目前已帮扶项目近500个,发放扶持资金近4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创业培训,培育各类创业平台,健全创业服务体系,积极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以大学生创新大赛等竞赛活动为契机,持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加大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孵化力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持续深入开展送创业政策进高校,大力组织科技专家参与创谷说、导师问诊、创业讲座及沙龙等双创常态活动,切实为科技项目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队伍支撑和保障。
四、关于优化公招模式方面
一是强化基层就业政策。对到乡镇基层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高定工资等政策,对其中招聘为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的,按规定提前转正定级;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到基层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加项目研究的,视同基层工作经历。2022年,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社区、科研助理等岗位就业5662人,较2021年增加1564人。二是全力挖潜岗位。继续实施扩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基层项目招募、企业吸纳、征兵入伍、升学扩招、科研助理、社区岗位开发“8个扩大”措施,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分别招录(聘)高校毕业生2352名、1.3万名、1.1万名,完成目标任务的184.8%、124.1%、113.3%。三是放宽招聘条件。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确保60%以上岗位应届高校毕业生(含择业期)可考;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均视为工作经历。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就业,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招聘,支持招聘单位进一步放宽年龄、学历、专业等条件。
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1年以上的就业经历、见习经历、参军经历,作为事业单位部分岗位招录的必要条件,不符合国家关于促进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规定精神和要求。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招聘岗位,尽量放宽招聘条件,不设置与岗位无关的条件。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确保2023年重庆户籍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不低于90%,困难毕业生就业率100%。
此复函已经市人力社保局局长黎勇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5月14日
联 系 人:徐鹏
联系电话:88633901
邮政编码:401120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