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人社函〔2023〕741号
A
同意公开
彭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建议》(第1071号)收悉。经与市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委、市总工会、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形成“1+1+3+N”政策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平台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补齐制度短板,明确平台企业劳动保护责任,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我市形成了新就业形态“1+1+3+N”政策体系。第一个“1”是《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6号);第二个“1”是《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11个部门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渝人社发〔2021〕38号);“3”是《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渝市监发〔2021〕118号)、《重庆市交通局等11个部门关于印发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渝交发〔2021〕30号)、《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渝人社办〔2021〕230号)等部门配套措施;“N”是单项细化措施,即《重庆市道路运输信用管理实施细则》(渝交规〔2021〕26号)、《关于成立市人力社保局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渝人社办〔2022〕80号)、《关于开展全市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的通知》(渝人社发〔2022〕25号)、《关于印发〈重庆市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委托承办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人社发〔2022〕72号)、《关于启动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的通知》(渝人社办〔2022〕181号)、《关于印发〈重庆市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业务经办和征收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渝人社办〔2022〕179号)、《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权益纠纷调解工作指引》等。
(二)推动行业建会入会
一是开展快递从业人员集中入会行动,督促全市9家非公头部快递企业全部成立工会、发展会员2100余人。印发《关于推进货车、网约车等新就业形态领域建会入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督促指导符合建会条件的货车、网约车企业按时全部建立工会。二是推进市、区县和镇街“三级”行业工会联合会或联合工会建设,加快市级快递行业工会联合会建设,扩大对小微企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有效覆盖。三是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地和农民工输出地入会工作。2022年,建立新业态工会组织218个、发展会员3.2万人,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农民工入会试点分别吸纳会员2.1万人和11万人。
(三)加强平台企业监督指导
一是召开座谈会、工作会等督促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等平台落实外卖配送人员权益保障的平台责任,督促通过第三方劳务派遣合作机构加强外卖配送人员管理,积极在社会面开展外卖配送人员权益保障倡导,从平台和合作机构角度开展外卖配送人员权益保障工作。二是推进明确网约车公司抽成比例,督促网平台公司公开营收“流水”抽成,透明化驾驶员收入构成,目前我市所有在营网约车平台公司均已公开。三是全面推进落实快递行业调增派费、减少“罚款”举措,推进快递员派费增调,督促快递企业完善考核机制,落实“罚款”减少目标,同时拓宽快递员罚款申诉救济渠道,保护快递员在投诉纠纷中的话语权。
(四)提升劳动争议处理效能
一是形成劳动争议处理合力。整合劳动争议领域审判、仲裁、行政、监督、工会、律协等资源,联合市高法院审判部门、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市总工会维权中心、市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等部门建立劳动争议六部门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合力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二是推进以案说法价值引领。市人力社保局在官网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其中涉及新业态用工的劳动争议案件3件,以案说法引导企业规范用工,劳动者依法维权,构建和谐的新业态用工关系。三是加强争议源头预防调解。在全市所有区县建立工会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出台《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权益纠纷调解工作指引》,将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权益纠纷调解纳入工会调委会工作范围,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权益纠纷处置、化解实效性和规范性。
(五)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我市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在工伤保险制度基本框架下,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承办相结合的模式,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以社会关注度较大、职业伤害风险较高的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和同城货运4个行业为重点,选择7家平台企业于去年7月1日正式启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目前正在试点推进中。同时持续推进基层快递网点从业人员优先参加工伤保险,覆盖从事快递收寄、分拣、运输、投递和查询等服务人员,截至目前,8400余名基层快递网点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建议,加大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力度。一是规范平台企业用工。鼓励企业直接用工,依法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动协议,规范工资发放和社保缴纳。二是加大建会入会力度。继续联合市总工会推动建会入会工作向区县、镇街、新就业形态小微企业延伸,推动入会扩面提质,充分发挥区域覆盖作用。三是加强职业技能提升。支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就业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等级认定,畅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发展通道。四是加大维权服务力度。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深化新就业形态企业民主管理、打造行业(区域)示范点,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五是优化社会保险服务。开展“社保扩面提质”专项行动,积极促进有意愿、有缴费能力的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积极探索提供更为优质的网上社会保险服务渠道。
此复函已经市人力社保局局长黎勇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4月26日
联 系 人:高源
联系电话:88633926
邮政编码:401120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