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人社函〔2022〕734号
A
同意公开
李敬委员:
您提出的《让农民顺利“进城”,让城里人有序“下乡”,促进重庆城乡人力资本融合发展》(第0666号)提案收悉。经与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委等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围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区”建设目标,畅通城乡人力资源流动渠道,支持农民进城落户,优化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引导人才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重庆城乡人力资本融合发展。一是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及要素市场化改革要求,不断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务工年限可累计计算。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直系亲属家庭成员之间可相互投靠,不断拓展居住证使用功能。探索人才进入乡村制度,大足区在全国率先对城市人才户口迁入乡村地区进行了尝试和突破。2021年,全市共办理非户籍人口落户城镇50.3万,累计办理居住证近90万张。二是强化基层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区县、乡镇领导班子集中换届,从市级单位选派94名优秀干部到区县领导班子任职。落实“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要求,常态长效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积极落实中央政策要求,注重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等“五类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持续实施“三支一扶”行动,2021年选派教育、医疗、农业技术等各类实用型人才500余名到基层支持乡村振兴。三是推进乡村人才培育长效体系建设。出台《关于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的通知》《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大农村特别是脱贫地区农村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建立乡村振兴学院56个,支持有条件职业院校开设涉农专业,针对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养老、医疗等乡村产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近三年来累计开展各类农村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次,中职院校为乡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4万人次,全面提升了全市乡村从业者素质。四是积极争取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支持城乡人力要素流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1〕51号)精神,积极争取国务院将重庆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在人力资源要素流动上推动户籍制度、人才社会性流动、人才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改革举措。目前相关工作方案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待获批后,将以改革创新政策支持城乡人力资本融合。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纳您提出的建议,继续围绕户籍制度改革、新农民培养提升、基层人才集聚等方面,不断强化城乡人力资源流动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市城乡人力资本融合发展。
一是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继续支持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区和市级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探索城乡人口有序迁徙制度,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条件。探索建立人才加入乡村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加大居住证制度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居住证发证和持证量,推出电子居住证,为群众提供用证便利。继续推进户政事项“跨省通办”,全面实施“互联网+户政服务”,逐步推动群众申办户口事项实现全程网办。
二是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加大农村职业教育投入力度,推进高校依据乡村产业发展需要调整职业院校专业结构,支持有条件职业院校开设乡村产业发展的相关专业。鼓励区县职教中心开办涉农专业,丰富涉农专业与课程体系,支持和引导中职学校面向农村招收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在乡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回乡退转军人、下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库建设,积极推进网络化教学,引导广大农民利用信息化手段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持续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卫生人才改革,推行“县聘乡用”“乡聘村用”,强化基层卫生人才体系建设。出台第四轮“三支一扶”计划政策文件,持续扩大“三支一扶”计划招募组织力度,力争年输送各类人才600人以上。继续优化乡村干部选拔、培训机制,持续提升基层组织管理能力和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工作。
四是积极跟进改革试点申报工作。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改革委,跟进改革试点方案修改完善工作,进一步细化政策举措,确保改革方案能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提高改革试点申报通过几率。力争以改革试点为契机,进一步破除阻碍城乡人力资源要素流动的障碍,加速城乡人力资本融合发展。
此复函已经黎勇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5月21日
联 系 人:赵飞
联系电话:86868885
邮政编码:401120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