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建议提案办理>政协提案 > 2022年(已归档)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1099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2-08-01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分享:

渝人社函〔2022〕607号


    B

    同意公开


刘苓玲委员:

    您提出的《推动数字经济做强做优,补齐数字经济人才短板》(第1099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人才引领发展,数字改变时代。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技术快速迭代,在生活、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对劳动者所需掌握的数字技能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党的十九大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出了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提升全民数字技能”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提升数字技能相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在2019年致首届智博会贺信中指出重庆要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2020年7月,市委陈敏尔书记在陪同国务院胡春华副总理视察重庆五一技师学院时,明确提出要大力培养“智能+技能”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我市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人才培养,培育发展了“云联数算用”“芯屏器核网”等重点新兴产业,连续举办了三届“智博会”。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已确定将重庆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科技部也支持重庆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当前,重庆正举全市之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积极创建国家数字人才先行区,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数字技能人才队伍壮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技能人才460万人,技能人才总量位于西部第二,仅次于四川,其中高技能人才140万人,占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的30.4%,高技能人才占比居西部第一。全市技能人才涵盖58个行业、870个职业工种,其中第一产业46万人,占10%,第二产业257.6万人,占56%,第三产业156.4万人,占34%。其中,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生产辅助等数字领域从业人员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5%左右,约160万人;全市数字领域高技能人才占总量的四分之一、约35万人。

    (二)数字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得到加强。我市建有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9个、世界技能大赛基地32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255家,数字领域相关的人才培养平台占52%。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34.2万余人,普通专科学校在校生42.7万余人,数字经济及相关专业达615个、在校学生25.9万人,学生培养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加工制造、医药卫生、教育、财经商贸等专业类别,其中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加工制造、财经商贸专业学生分别占比20%、14%、14%、8%,数字相关专业占据半壁江山。

    (三)培育了一批数字经济市场主体。促成阿里、腾讯、华为、浪潮、百度等大型企业落户重庆,本地人才存量有较大提升,三大运营商重庆公司、中移物联网、汽研院、中科云从、猪八戒等本土龙头企业也聚集了相当规模的数字经济人才队伍。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西永微电园、南岸中国智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等成为数字经济人才就业聚集地。积极创建国家数字人才先行区,深化中新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合作,首批探索培养80人。依托重庆市大数据产业人才联盟、科技人才大市场、区块链产业联盟等联盟,深化“政校企”合作,大数据产业人才联盟院校120家,储备数字人才3万余人。支持院校企业建成重庆市软件实习实训基地18个。

    (四)积极参加数字技能竞赛。从数字相关技能竞赛获奖情况看,我市在信息工程技术领域具有相对明显的技术技能优势。我市参赛选手获奖总数较多、发展潜力较大,信息工程、工业工程、机械制造、生产辅助等领域获奖比例超过50%,重庆选手在世赛上为中国夺得电子技术项目首金,光电技术、数字建造、网络安全、3D数字游戏等10个数字领域世赛国家集训基地落户重庆,以赛促培,以赛促评,以赛促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升数字技能和重庆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陈敏尔书记在重庆五一技师学院调研时提出的大力培养“智能+技能”复合型人才要求,根据中央网信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相关文件精神,我市提出了“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构想并深入开展了可行性研究,希望围绕“智能+技能”主题,坚持智能为本,突出技能核心,培养一批掌握与数字领域相关能力的人才,助力产业数字化改造和数字产业化发展。经过努力争取,2021年5月,试验区建设纳入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四川省、重庆市联合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同年11月1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复同意我市建立“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并要求在数字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数字技能人才高地,为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得到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写入了我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全市人才政策文件等,并在2021重庆英才大会期间,围绕“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与百度、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落地数字技能人才开发建设项目152个,投入资金高达7.36亿元。2021年我市还举办了智能制造、供应链、区块链、网络营销等系列数字技能竞赛,开展数字技能相关新职业培训3.5万余人。此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还批准我市建立了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

    目前,我们会同有关市级部门和部分区县,正在研究制定《“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方案》,将认真吸纳您的宝贵意见建议,力争按照“一城+双核+三区+多点”的雁阵发展布局,通过制度创新、平台布局、活力激发、服务优化,促进数字技能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着力培养一支规模大、结构优、技能精、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数字技能人才队伍,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技能人才高地,为重庆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经济人才先行示范区以及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提供坚强的技能人才保障和要素支持。到2025年,全市数字领域技能人才力争达到200万人、高技能人才力争达到50万人以上,将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是构建数字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围绕“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制定出台支持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若干措施,建立数字技能人才信息资源库,定期发布数字技能人才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创新创业指数。打造一批高技能人才国际合作先导区、“巴蜀工匠”协同培养融合区、“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和“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围绕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新基建等领域,新建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人培养平台。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设数字化产业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鼓励职业院校大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相关专业及课程,加强教学教研教改,建立一批数字技能实训实践基地,加强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建好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推进数字经济人才引进机构的招引培育,加快数字经济人才流动、提供数字经济人才服务、加强数字经济人才项目孵化,加力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快构建“五十百千万”数字产业发展体系,打造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BT+IT”融合、数字孪生五大数字人才方阵。

    二是实施数字技能培训提升行动。围绕“数字技能”主题,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大规模开展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新经济新就业形态和新职业劳动者数字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试点开发数字艺术、数字工业设计师等新职业工种,开发一批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培育一批数字技工品牌。支持数字技术企业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共建联合学院、人才培训基地,增强数字技能人才与数字产业需求匹配度。实施急需紧缺数字技能项目制培训,发布产业需求大、企业发展急需的工种,引导培训机构“揭榜挂帅”开展高质量培训。鼓励院校开展数字技能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培训补贴、追加绩效、考核激励等政策。

    三是完善数字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健全完善数字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围绕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等数字产业做好新专项职业能力、高级专项职业能力开发。简化评价机构备案审核程序,对申请开展数字技能人才评价的机构,试行备案承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百度、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数字产业企业自主开发评价标准规范,自主运用评价方法,自主应用评价结果,推动较为成熟的数字技能岗位纳入国家职业分类体系。推动院校做好专业设置与职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采用教学过程考核与技能评价结合的方式开展对本校学生数字技能等级认定。

    四是打造数字技能竞赛专项品牌。建立健全数字技能竞赛体系,争取一批数字领域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落户重庆,将数字技能项目纳入“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等重大赛事,川渝联合举办“巴蜀工匠”杯数字技术技能专项赛,鼓励“巴渝工匠”杯市级行业竞赛、区县赛、企业岗位练兵和院校技能比武广泛开展数字技能类项目,力争每年引领带动30万人参加数字领域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培、以赛促评、以赛促建。完善推广职业技能“云竞赛”,试点开发职业技能竞赛人工智能裁判。转化竞赛成果,服务产业发展,让技能从赛场走向市场,变竞赛金牌为技能品牌。

    五是激发数字技能人才智造活力。完善数字技能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健全数字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对技高能强的优秀数字技能人才在评先评优、荣誉表彰、人才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努力营造有利于“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浓厚氛围。出台激励数字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支持举措,为有创业创新意愿的数字技能人才提供场地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创业指导等服务。定期组织优秀数字技能人才、技能大师参加全市高技能领军人才党校研修班、高层次人才专题研修班,参与“巴渝工匠”高技能领军人才休假疗养、青年技能营等活动,为数字技能领军人才提供多维度、有温度、组合式的叠加服务。

    六是推动数字技能人才协同发展。加强成渝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协同制定推动区域间人才良性互动合作长期战略、人才发展与培养的主体性制度,协调完善区域数字技能人才引进、培养、配置、使用、激励与保障等配套性举措。积极开展“一区两群”数字技能交流合作,推进“一区”优质资源带动“两群”数字技能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加强与周边省市、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省区市的数字技能交流合作。坚持“引进来”,加快吸引数字经济领域外资企业、研发中心等落户,推动数字技能型高水平国际组织、专业机构向重庆集聚。坚持“走出去”,鼓励和支持重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推动数字技能培养培训相关产品、技术、标准、服务“出海”。

    七是营造数字技能人才发展生态。会同市委网信办等部门,制定出台《重庆市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以新时代“工匠精神”为引领,深挖巴渝工匠文化,诠释“智能+技能”内涵,丰富数字技能人才外延。组织开展高技能人才发展论坛·数字技能人才、数字技能宣传周、数字技能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充分利用大中小学、博物馆、科技馆、文化宫、青少年宫等教育和培训场所,推动设立技能园、技能营、技能角等数字技能展示、互动、体验区域,引导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青少年关注数字技能、掌握数字技能、投身数字技能。

    此复函已经黎勇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4月13日



    联 系 人:宋琦

    联系电话:15823256072

    邮政编码:401120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媒体&APP

重庆人社APP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便民数字地图

12333
智能客服

政策咨询
问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