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建议提案办理>政协提案 > 2021年(已归档)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401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1-10-27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分享:

A类

同意公开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

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401号提案的复函

渝人社函〔2021〕951号


市政协台联界别:

    你们提出的《关于高度关注新时期我市农民工群体新变化的建议》(第0401号提案)收悉。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市农民工群体就业创业、服务管理等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你们提出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相关政策、将农民工政策重点倾斜到新生代农民工人群体、继续强化农民工权益保障措施等建议,对深化我市“十四五”时期农民工综合服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局高度重视提案有关建议,经与市委政法委、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委、市卫生健康委共同协商,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积极落实政策,助力乡村振兴

    (一)加强农民工统计监测相关工作。以“千户监测”为依托,与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市农业农村委、市交通局等部门深度合作,初步形成了可实现动态更新的农民工数据监测体系。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由区县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深入开展了农村就业情况调查,摸清返乡留乡农民工和“二次返乡”农民工情况,建立就业台账,实施动态管理。

    (二)全力打造返乡创业服务体系。2019年10月开始实施第一期“渝创渝新·乡村振兴”创业加速计划,择优遴选了20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振兴领域优质创业项目开展持续帮扶。截止2020年11月,共提供就业岗位2535个,其中为残疾人、贫困户家庭等重点人群提供就业岗位405个,包含建卡贫困户230户。提高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最高20万元。2021年1-7月,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亿元,完成目标任务25亿元的116%,直接扶持创业1.6万人,带动就业4.9万人。截至2020年末,全市累计建成44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目前全市返乡创业园区内吸纳企业2040户,带动就业4.1万余人。2020年市级园区总营收99亿元,纳税1.9亿元。启动了返乡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2020年通过第三方服务机构,为参与试点的44家返乡创业企业提供线下服务200次。连续开展三届开展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2020年成功举办了首届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

    (三)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权力。大力开展农民工学历教育,满足农民工等群体接受高等教育愿望,2020年全市高职院校招收农民工3176人。坚持“两为主”(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全日制中小学为主)、“两纳入”(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纳入教育经费保障范围)原则,将进城农民工等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20年全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保障经费达2.76亿元,接收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读44.7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4.1%。

    (四)大力改善农民工住房条件。将农民工作为城市住房保障范围的九类重点人群之一,享受公租房保障政策,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向农民工分配公租房19万套。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覆盖范围,明确有条件的单位要为农民工缴存公积金,享受同等公积金购房优惠政策,“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支持0.5万农民工缴存公积金3808万元。鼓励工业园区、企业修建农民工公寓,将存量房、闲置房改建为符合卫生和安全条件的农民工宿舍,解决农民工居住问题。

    (五)为农民工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全市打造了“重庆市乡村文艺汇演”“社区艺术节”等农民工品牌文化活动,每年为农民工提供近1000场流动文化服务;建立9114个社区(村)级老年协会、2900个农村幸福院;参加工会组织农民工近390万人,占全市工会会员的54.2%;2018年以来,全市1.2万名无人监护和监护差的儿童得到有效监护,500余名留守儿童返校复学,7000余名无户籍留守儿童登记落户。

    二、关注新生代农民工需求,分层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一)大力推进农民工技能培训。目前,全市职业院校、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共有600多所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农民工参加不同工种、不同等级培训的,每年最多可享受3次培训补贴。2019年至2021年,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截至今年7月底,已完成培训146.9万人,其中,农民工培训占比约40%,达到50万人次以上。同时,我们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引导各区县开设乡村旅游、种养殖技术等391个特色职业(工种)培训,满足乡村振兴人才的技能培训需求。

    (二)搭建线上线下等多渠道供需对接平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对接,帮助其实现就业。全市41个区县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实现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方便就业困难的农民工足不出户获取各类招聘信息;定期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为农民工等群体提供针对性的就业岗位对接服务。

    (三)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根据上年度吸纳进城落户人口数量,合理确定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农民工依法可自愿有偿以地票方式退出宅基地,2018年以来,共计交易地票10.13万亩、198.52亿元,惠及农户15.7万户。另外,充分发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作用,积极为进城落户居民、农民工的承包地、林地等提供流转服务,2018年以来,共完成承包地经营权、林权等农村实物产权挂牌交易49.6万亩,合同金额27.4亿元,惠及农户9.7万户。转户后的农民工持居住证还可享有38项权利事项,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有226.4万农业人口落户城镇,2020年全市农业人口落户城镇25.9万人。今年1-6月,农业人口转户14.8万人。

    (四)深入实施“三乡”人才培育工程。一是扩大招聘。发布乡镇教育、卫生、农业、文化等事业单位招聘岗位超过2400个,公费定向培养数量超过1600名。二是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按照《2020年重庆市招募“三支一扶”人员简章》规定,经网上报名、笔试、现场资格复审、面试、体检、考察、调剂等程序,全市共招募选拔597名“三支一扶”人员到28个区县(自治县)乡镇基层工作,创历史新高。三是专家帮扶。出台了《重庆市专家服务团服务基层实施办法》,投入500万元以上组建订单式专家服务团,架起专家与基层的“桥梁”2019年以来累计选派101个专家团队699名专家到全市35个区县开展专家服务活动。

    三、坚持打防结合,全力维护农民工基本权益

    (一)强力出击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成立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建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问责机制和约谈机制。截至今年6月,全市在建工程项目3951个,所有区县均建立了农民工工资应急周转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农民工实名制、工资专户制、银行代发制等“一金三制”实施率达99%以上,基本实现“全覆盖”。严格落实工资支付诚信制度,组织开展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认定等工作。对1万余户企业开展劳动保障守法诚信评价;开展工程领域施工企业合同履约评价6轮次,评价项目24959个次。加强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推行信用信息跨层级、跨部门、跨行业共享共用。2020年以来,全市未发生因欠薪、讨薪引起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极端事件。

    (二)强化宣传提升农民工维权意识。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采取新闻宣传、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普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促使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三)完善更加简便的社会保险衔接政策和机制。印发了《关于将超龄人员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有关工作的通知》(渝人社发〔2019〕9号)对社保衔接政策做了明确规定。

    下一步,按照你们的建议,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行动。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农民工专场招聘等就业服务和宣传工作,算好“经济账”和“亲情账”,力争每年按需回引农民工7万人;稳定1万名农村劳务经纪人在基层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每年引导10万市外青壮年劳动力到重点产业就业。到“十四五”期末,力争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达到60个以上,每年引导2万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

    二是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十四五”期间,计划每年培训农民工8万人次。支持农村转移人口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推动农村转移人口提高技能、进入更高就业平台。实施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农业经理人等专项培训,推广“订单式组织、菜单式教学、工单式就业”一站式服务,推动农民工出家门、进校门、入厂门。

    三是实施公共服务提速行动。依托“智能就业”信息系统,推进就业服务“全渝通办”“一网通办”。贯彻落实新业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积极争取国家首批试点。夯实完善社保经办“不见面”服务基础,逐步拓宽“不见面”服务范围,持续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

    四是实施劳动权益维护行动。强化源头治理、强化信息化建设、强化日常监管、强化联合惩治。“十四五”期间,打造市级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300名。打造金牌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10家。打造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15个。培育AAA级和谐劳动关系企业300户。

    五是实施城乡共建共享行动。推动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完善农民工住房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保护。促进农民工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

    六是落实社保政策宣传行动。做好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参保人员树立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参保理念,鼓励其早参保、多缴费、长缴费,通过不断增加个人账户积累提高自身养老保障水平,助推参保“入口”和“出口”双向发力,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让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此复函已经我局黎勇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8月31日


    联系人:张辉

    联系电话:88633935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春华大道99号市人力社保局1408室

    邮政编码:401120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媒体&APP

重庆人社APP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便民数字地图

12333
智能客服

政策咨询
问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