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建议提案办理>政协提案 > 2021年(已归档)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259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1-07-19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分享:

A

主动公开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

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259号提案的复函

渝人社函〔2021〕611号


王昱委员:

    您提出的《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养老管理服务水平》(第0259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民政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是服务养老事业、应对老龄化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1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和《关于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国办发〔2019〕24号),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提升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和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印发《重庆市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实施方案》(渝府办发〔2019〕129号)、《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9〕3号)、《重庆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渝府办发〔2019〕86号)。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委、市妇联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渝人社发〔2020〕124号),计划2020年至2022年,培养培训各类康养服务人员20万人次以上,其中,培养培训养老护理员6万人次以上。

    二是开展教育培养。鼓励高校、高职和中职开设相关专业,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目前,我市已设置与养老护理相关的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点2个;临床医学、护理学、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点6个。本、专科人才培养主要由6所高等院校承担,其中重庆医科大学开设有护理、预防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康复治疗学等本科专业,在校生总数为3367人;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等9所高职院校开设有护理、康复治疗技术、预防医学、中医养生保健、老年保健与管理、社区康复、康复工程技术等相关高职专业点25个,在校生总数为12938人。中职学校开设有护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6个相关专业71个专业点,在校生3.16万人。

    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市人力社保局会同市财政局将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职业(工种)和健康照护师、社群健康助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新职业以及照料老年人、医疗辅助护理、护理病人、保健按摩、康复调理、家庭餐制作等专项职业能力全部纳入补贴性培训目录,针对不同等级分别制定培训补贴标准。2019年以来,全市人力社保部门开展相关补贴性培训9万余人次,补贴资金1.3亿元。

    四是开展专题培训。2020年,市民政局组织开展全市养老人才高级研修、农村敬老院院长、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和风险防控等专题培训6期,参训748人。各区县民政部门、养老机构组织开展养老护理、消防安全、老年人能力评估、老年社会工作等专题培训458期,参训16133人次,“市、区县、机构”三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

    五是优化培训服务。扩大参训对象,在原有“五类人员”的基础上,将建立劳动关系人员、劳务派遣人员、服务外包人员作为企业职工身份,参加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各项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将在职养老护理员作为重点对象,建立弹性学制,支持企业职工参加周末班、夜间班、工余班和线上培训,部分专业课程可采取跟班见习、岗位实训、顶岗作业等形式完成,解决工学矛盾问题。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质量年活动,组建百名质量督导员队伍,开展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全覆盖交叉评估和鉴定机构自查自纠。

    六是推动等级评价。组织开发了医疗辅助护理、护理病人、照料老年人专项职业能力标准和考核题库,编发了健康照护师培训标准和考核标准,落实《医疗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推进职业技能等级企业自主评价和第三方社会评价,备案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重庆护理职业学院、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等单位成为我市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可开展养老护理员、健康管理师、健康照护师、公共营养师、家政服务员等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畅通相关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通道。

    七是保障合法权益。制定《重庆市2020年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护理人员的高、中、低月工资价位水平分别为6955元、4032元、2918元,生活照料服务人员的高、中、低月工资价位水平分别为5000元、3132元、2600元。指导养老服务机构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相关规定,依法保障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包括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等,其中,签订劳动合同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工资主要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工资分配制度执行。

    八是营造良好氛围。将养老护理员等从业人员纳入全市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商务委、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社科联、中华职教社重庆分社已连续举办五届“巴渝工匠”杯重庆市健康养老暨生物医药行业技能竞赛,包括健康和社会照护、健康管理、养老护理等职业工种。选拔我市养老护理骨干参加全国民政行业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结合每年重阳节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养老护理技能大赛和“最美养老护理员”评选,纳入全市最美“巴渝工匠”和技能人才评比激励范畴。通过央视、人民网、重庆日报等宣传平台,开展我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养老有关专题报道30余次。

    您提出的“完善政策举措、提高薪酬待遇、健全培养体系、加强宣传引导”等建议,对我们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借鉴吸纳,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为养老服务行业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一是做优教育培养。进一步健全院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依托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加大对老年护理相关专业的建设力度,加强对养老护理相关专业学位的支持,引导高校逐步扩大培养规模,着力培养养老医疗、护理、保健和管理类人才。二是做亮教学改革。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按相关规定和程序重点开设涉老服务的相关专业。指导高校、职业院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鼓励更多学生报考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提高专业素质。三是做强技能培训。支持培训机构开设养老护理相关培训项目(职业、工种),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鼓励从业人员参加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融入培训课程体系,不断提高职业操守、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四是做深职业发展。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改革,全面推动专业技术人员与技能人员贯通发展,支持从业人员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行“企业职工人人持证”活动,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引导激励更多劳动者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五是做细待遇保障。落实《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推动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引导养老服务机构依法合理确定薪酬标准,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状况等因素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保障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

    此复函已经黎勇副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5月10日


    联 系 人:龙海涛

    联系电话:88633917

    邮政编码:40112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媒体&APP

重庆人社APP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便民数字地图

12333
智能客服

政策咨询
问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