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建议提案办理>政协提案 > 2021年(已归档)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061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1-07-19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分享:

B

同意公开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

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061号提案的复函

渝人社函〔2021〕623号


李仁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创新创业青年融入西部科学城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建议》(第1061号提案)已收悉。经与市经济信息委、市农业农村委、市科技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创业工作情况

    一是着力打造创业品牌。市人力社保局出台《“渝创渝新”创业促进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政策助创、雏鹰培育、金融助力、服务助航、会员联动、文化厚植”六大行动,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12.3万户。二是着力开展创业培训。在推进SIYB三段式创业培训基础上,创新开展网络创业培训。打造创业培训师资队伍,新培养100余名创业培训和网络创业培训讲师。承办创业培训讲师大赛全国总决赛,以赛代练提升讲师水平。“十三五”期间,累计开展各类创业培训44.85万人,较“十二五”增长70.6%,培训成效不断扩大。三是着力优化创业融资服务。通过“扩范围、降门槛、提额度、优流程”,及时调整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进一步扶持创业、稳定就业。“十三五”期间,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1.3亿元,较“十二五”增长40.5%,扶持创业18万人。四是着力支持创业载体建设。整合创业孵化载体政策资源,创新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认定和管理办法并建立动态管理、年度绩效评估机制。“十三五”期末,累计建成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02家(现存活96家),孵化企业1.6万户,带动就业14.4万人。五是着力营造创业创新氛围。组建创业联盟,举办“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创业生态峰会等系列活动170余场,吸引创业项目近10万个。启动实施创业加速计划,跟踪扶持优质创业项目,实现了创业服务从“扶上马”向“送一程”延伸。

    2020年,全市实现新增创业50.5万人,同比增长9.4%;全市新发放扶持创业贷款87.8亿元,直接扶持创业5万人;为全市5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一次性创业补助,共计4000余万元;稳步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全市96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中在孵市场主体6200余户,新增孵化1800余户,开展创业服务1.2万余次,带动就业近3.3万人。

    2021年一季度,我们紧紧围绕就业优先战略,创新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着力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深化川渝就业创业服务合作,聚焦重点群体,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实现目标任务序时推进。全市新增创业同比增长67.6%,较2019年同期增长44.5%;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通启用创业担保贷款线上申报系统,实现在政策收紧的背景下,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9亿元;建立集一体化综合性创业全要素服务线上平台,已有全市96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和20名高级创业导师提供线上服务;开展2021年度高级创业导师评审工作,甄选出20名高级创业导师。

    二、成渝青年创业协同发展工作情况

    2020年,党中央作出建设成渝两地双城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后,两地人社部门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为原则,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创业交流、资源共享、融合发展等方式,积极致力于促进成渝两地青年创业创新交流,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双创”时代背景下,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开业指导、创业培训、融资对接、政策落实等一站式、全方位创业服务,积极打造本地创业服务品牌。重庆市深入实施“渝创渝新”创业促进行动计划,举办了四届创业创新大赛、三届创业生态峰会。四川省常态化组织开展“天府杯”创业大赛、创业博览会、大学生创新创业峰会等活动。成都市推出“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汇集创业力量,建设创业载体,强化科技金融,聚集创新要素,塑造创业品牌,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两地创业氛围日益增强,青年创业环境日益优化,双方创业领域合作交流前景广阔。两地人社部门签订《川渝人社合作协议(2020-2025)》,提出要加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协同”。为唱好双城记,2020年5月26日我市与四川同步举办了以“乡村振兴看川渝,脱贫攻坚共行动”为主题的首届创业项目推介会,“云端”推介会吸引1.2万人自发在线观看。通过互动交流,点燃了川渝创业项目协同发展的星星之火。2021年3月24-26日,我们举办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活动周,川渝两地签订了《川渝“十四五”就业重点合作项目协议》,确定了“川渝就业政策协同计划”等10项就业重点合作项目,谋划了20余项重点工作,川渝两地就业合作进入了“快车道”。这为成渝两地青年创业创新长期交流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创新创业。青年最具创新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成渝两地青年同根同源,引导创新创业青年融入西部科学城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对于增进成渝青年互相了解、促进两地青年在创新创业中合作共赢、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将会同市经济信息委、市农业农村委、市科技局等单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市人力社保局将完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一次性创业补助等政策,扶持青年创业群体创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市经济信息委将统筹使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创新创业专项支持,“创客中国”大赛的获奖项目进行奖励,还对获得风投机构投资的参赛项目设置专项奖补。

    二是推进创业载体平台建设。市经济信息委将大力培育发展载体,强化推动楼宇产业园和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市经信委将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汇集相关资源向西部科学城倾斜。市科技局将利用互联网平台、孵化平台和科研平台,拓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渠道,通过项目拉动、导师引领和抱团创业,探索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新方式,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素养。市人力社保局持续开展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认定工作,全年新认定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10家左右。“十四五”规划期间,孵化基地数量保持在120家左右,并促进孵化基地提档升级,试点西部科学城建立西部创业实训示范中心5家,可为两地青年创业者提供场地保障、创业指导、事务代理、融资对接、政策落实等服务。市农业农村委将搭建工作交流平台,推动多层级多领域融合,从主体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销售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强辅导培训,培育一批农村双创带头人,促进创新创业青年加快融入到西部科技城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三是完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市人力社保局将开展高级创业导师评审工作和线上线下双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创业导师人才库。在市区两级孵化基地建立创业指导站,辐射服务成渝青年创业群体,分类精准服务创业项目,依托“智能就业”创业平台,做好创业线上服务,让创业政策和服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构建覆盖创业贷款、创业导师、创业平台、创业活动、跟踪帮扶等全创业要素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创业服务系统化、全程化、精准化、专业化。

    四是开展创业创新服务活动。市经济信息委将与重庆高新区联合承办2021年“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优质项目落地孵化、招商引资等优势资源向西部科学城倾斜。市科技局将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方法大赛等国家级品牌赛事以及科技奖励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大赛获奖项目、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对接活动,鼓励青年参加青年参加创业沙龙、项目路演、主题论坛、培训咨询等专业化特色活动。市人力社保局持续实施“渝创渝新”创业促进行动计划,举办第五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第四届“渝创渝新”创业生态峰会、培育重点群体创业典型,促进创业创新人才交流合作。推进“渝创渝新——新服务、新业态、新职业”系列创业服务活动,开展“重庆大学生创业启航计划”活动,每年遴选100个左右优质大学生创业项目,给予资助。实施“渝创渝新”创业加速计划,遴选优质创业项目跟踪扶持。成渝两地青年可参加重庆创业创新服务活动等活动,交流创业心得,聆听创业成功人士分享创业经验,提升青年创新创业能力。

    五是加快建设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市科技局将依托西部(重庆)科技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紧扣大学优势学科和区域重点产业,构建大学周边优质创新创业生态,打造布局科学、特色鲜明、整体协同的环大学生创新生态圈。支持环大学创业生态圈、企事业单位、政府重大投资项目、重大科研项目为高校毕业生设立创业就业见习岗位,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实战能力。

    此复函已经黎勇副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5月13日


    联 系 人:何超琴

    联系电话:023-88152860

    邮政编码:40112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媒体&APP

重庆人社APP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便民数字地图

12333
智能客服

政策咨询
问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