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建议提案办理>政协提案 > 2020年(已归档)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81XW/2020-18969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人力社保局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0-11-19 [ 发布日期 ] 2020-11-19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81XW/2020-18969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人力社保局
[ 有效性 ]
[ 发布日期 ] 2020-11-19
[ 成文日期 ] 2020-11-19
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0316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0-11-19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分享: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

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0316号提案的复函

渝人社函〔2020〕592号


李耀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重庆城市人力资源竞争力改善企业劳动用工环境的建议》(第0316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系列讲话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综合运用政策、项目、资金,围绕产业引才、整合资源育才、优化服务爱才,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集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一是聚焦需求引进人才。坚持需求导向,编制《重庆市制造业人才需求指导目录(2019-2022年)》,预测智能、汽摩、装备、生物医药、材料等八大产业集群人才需求,引导学校、企业、培训机构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开发体系。出台《重庆市引进海内外英才“鸿雁计划”实施办法》,采取市场化方式认定人才,给予人才30~200万元的奖励,引进近200名制造业高层次人才。认真落实《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兑现人才安家资助、岗位津贴、个人所得税奖励、科研项目扶持等政策,引进了近千名高层次人才。

    二是整合项目培育人才。突出精准育才,在整合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基础上,制定生育医药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新能源和网联汽车等人才政策措施,支持行业人才向重点企业集聚。深入实施“巴渝工匠”计划,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学校教师与企业技能人才相互交流441人。分类举办“巴渝工匠”杯职业技能竞赛120场次,重庆培养的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荣获电子技术项目金牌,实现我国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三是整合资源服务人才。建成市级高层次人才“一站式”平台,指导各区县建立“一站式”服务站,市、区县人才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实施人才服务证制度,落实千余名服务专员,推行“服务专员+联络员”一对一服务。建成市级高层次人才网上办事大厅,为人才提供子女入学、医疗、配偶就业、户籍等9项线上服务。制定出台高层次人才“人才贷”政策,为人才提供100~2000万元的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的信用贷款。连续17年组织近千人次的专家开展全市高级专家休假、疗养、学术交流“三位一体”活动,获得广大专家充分肯定。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纳您的意见建议,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求,从政策上完善、项目上创新、服务上细心,推动产才融合发展,为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地人力资源支持。

    一是加快产业人才引进。完善“塔尖”人才政策,支持一批创新创造顶尖人才及团队。出台“塔基”人才政策,创设紧缺专业博士、硕士、本科生等青年人才支持政策。出台支持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人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探索实施重点产业“一产业集群一人才计划”。围绕《重庆市制造业人才需求指导目录(2019—2022年)》,深入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系列引才活动,组织重点企业参加重庆英才大会招揽人才。支持企业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对用人单位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开发、科技咨询、学术交流等方式柔性引进人才的,根据在渝工作时间、个人所得税缴纳等情况给予奖励。

    二是强化重点人才培育。推动产才融合发展,健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精心培养技能人才,在中职学校新设机器人、物联网、轨道交通等新兴专业50余个,每年输送高技能人才3万名。推进职业技能和高校扩招提质两个“三年行动”,着力壮大技能人才队伍。持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等试点,通过以师带徒方式培养一批制造业技术能手。分类举办“巴渝工匠”杯职业技能竞赛,依托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培养一批技艺精湛的技术能手。优化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加大紧缺专业人才支持力度,扩大入选人才覆盖面。支持重点企业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大专家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力度。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提升就业能力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失业保险稳岗补贴等政策,促进中低端劳动力充分就业和企业用工。

    三是优化人才保障服务。出台重庆英才服务管理办法,推动建立市、区县、用人单位人才三级服务体系,鼓励重点企业加大人才服务投入,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加快“互联网+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实现“一点受理、共同服务”。发挥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作用,继续举办重庆专家智荟沙龙活动,将其打造成为重庆专家之家。加快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优化公租房入住门槛和租金,让产业工人住得进、住得久。办好第四届中国·重庆西部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通过会、展、赛、论等多种形式,树立人力资源服务业展示交流品牌。

    此复函已经我局陈元春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填写回执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年5月18日



    联系人:丁林华

    联系电话:86868883

    邮政编码:40112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媒体&APP

重庆人社APP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便民数字地图

12333
智能客服

政策咨询
问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