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建议提案办理>人大建议 > 2019年(已归档)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81XW/2019-18212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人力社保局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0-04-13 [ 发布日期 ] 2019-04-30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81XW/2019-18212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人力社保局
[ 有效性 ]
[ 发布日期 ] 2019-04-30
[ 成文日期 ] 2020-04-13
关于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0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19-04-30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分享: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

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0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渝人社函〔2019〕516号


周承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务工人员进行法规教育的建议》(第1005号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务工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群体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非常及时、非常到位,经与市司法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务工人员是城市发展的建设者,加强对务工人员的法规教育,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务工人员法规教育工作,市级有关部门主要采取了以下四个方面措施:

    一是健全完善务工人员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我市早在2006年“五五”普法工作开始,即对务工人员这一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作出明确部署:“要采取多种形式,突出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明确用工单位法治宣传教育的责任,在进城务工人员管理活动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2012年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渝委法建办〔2012〕13号),将务工人员作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群体。2016年,我局出台了《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实施方案》,将农民工的法规教育作为重点工程来抓。我市通过建立健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务工人员所在的企业、学校、社区等单位的普法责任归口相应的主体责任部门,并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和部门职能职责调整,对普法责任清单实施动态管理,促进相关部门合力联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务工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

    二是开展送法进企业进社区活动。通过组织普法讲师团深入到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企业,利用法治专题讲座、法治文化展播等活动,开展对务工人员的安全生产、劳动关系建立、劳动保障、劳务纠纷解决等法律知识宣传,并通过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切实增强务工人员的守法意识和维权能力,提高员工法治素养。从2014年起,市人力社保部门针对进城农民工及其家属、子女等人员,在公租房小区、社区开展新市民培训约50万人次,培训的内容包括各类与农民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是深化企业依法治理。我们在全市企业中开展诚信守法示范企业创建和企业法律体检活动,教育引导务工人员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企业民主法治和信用体系建设;从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和消防安全入手,提升务工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四是针对务工人员集中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市人力社保部门利用每年11月份的“重庆农民工日”活动,开展“主动开展法治宣传、主动进行维权培训、主动排查矛盾纠纷、主动化解矛盾、主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五主动活动”,帮助农民工维权。充分发挥重庆市新市民培训同享网络学院作用,全面宣传以人力社保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各类法律法规,有力地提高了农民工的法治意识;利用春节务工人员集中返乡或返城时机,在车站码头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梦想驿站——法律护航回家路”法治专题宣传活动;利用春节务工人员返乡时机组织务工人员开展法治大培训,教育他们做村社的“法律明白人”和家庭的“学法带头人”。同时,强化对务工群体法律援助宣传并实施法律援助,每年春节都要组织针对务工人员的专项讨薪活动,开辟务工人员法律援助绿色通道。

    由于我市用工企业员工数量众多、来源比较复杂、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您反映的送法进企业的覆盖面不足,接受普法宣传的一线员工数量太少,从事工地建筑和灵活就业的农民工接受普法宣传更少等问题,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既是问题,更是我们下一步改进工作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吸收您的意见和建议,把务工人员法规教育工作抓好抓实。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普法责任制的考核督查工作,确保各项普法责任落实落细。督促主管或服务部门主动履行对务工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主体责任,以务实举措提升务工人员法治素养。二是贴近务工人员生活实际,进一步丰富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通过法治故事、法治动漫、法治文艺作品创作等多种形式创作务工群体喜闻乐见的法治产品,让务工人员愿意看、主动学。三是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突出线上线下全方位、广覆盖,让务工人员无论是个人维权、进城安居、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问题,都有渠道了解相关法律知识,获取法律服务,提升法律素养。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务工人员的法律援助。依托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平台,将法律援助信息化建设延伸到街道、村社,为务工人员法律援助搭建远程受理平台;并针对务工人员特点,积极引导法律援助机构广泛运用互联网、微信群、QQ群等搭建服务平台,推出服务举措,为务工人员提供及时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此复函已经陈元春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9年4月30日


    联 系 人:张辉

    联系方式:15123757261

    邮政编码:401120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市政府办公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媒体&APP

重庆人社APP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便民数字地图

12333
智能客服

政策咨询
问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