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00927581XW/2018-18171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人力社保局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0-04-10 | [ 发布日期 ] | 2018-06-12 |
[ 索引号 ] | 1150000000927581XW/2018-18171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人力社保局 |
[ 有效性 ] | |
[ 发布日期 ] | 2018-06-12 |
[ 成文日期 ] | 2020-04-10 |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
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855号建议的复函
渝人社函〔2018〕816号
李兴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建议》(第0855号)收悉。感谢您对全市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紧密结合我市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创新性和操作性。经认真研究办理,现回复如下:
加快民营企业发展,关键是人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方面,2009年市政府出台《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渝府发〔2009〕58号),将引进人才分为四类,从安家资助、分配激励、项目扶持、培养使用、保障服务等五方面给予激励保障。比如,对调入(迁入)的高层次人才,可享受30万元—200万元一次性安家资助,每月享受1000—8000元的岗位津贴。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的高层次人才也可同等享受。为进一步加大企业引才支持力度,2017年4月,市政府又专门出台针对企业引才的《重庆市引进海内外英才“鸿雁计划”实施办法》(渝府发〔2017〕14号),拟在今后五年围绕我市重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每年引进1000—200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弥补我市产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政策出台后,市级相关部门配套出台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人才服务证制度、引才情况统计制度等文件;召开了全市启动实施大会;在第15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第15届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大会、第3届重庆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以及美国、英国、新加坡等海外引才联络站开展宣传推介;组织市内100余家企业,分赴美国、英国、北京、上海等召开专场招聘会;开通了“鸿雁计划”中英文双语网站,推进网上引才,收到了显著成效。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推荐培养非公企业高层次人才,近三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非公企业中有25人入选,近三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非公企业有10人入选。积极完善非公企业人才评价机制,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我市非公有制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职称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为我市优秀中青年人才、尤其是民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单位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启动留学人员创办企业支持计划,给与重庆聚云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民营企业200余万元的资助。实施重庆市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先后举办 100余期市级高级研修班,为民营企业培训了6000余名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
虽然我市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还存在高端人才数量相对偏少、分布不尽合理、服务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比如:从人才分布领域看,企业高层次人才和顶尖领军人才不足,人工智能、页岩气、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人才尤为稀缺;在全市享受“高层次引进人才优惠政策”人员中,高校占69.3%,科研院所占14.9%,而企业仅占13.9%,民营企业占比则更少。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您的建议意见,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助推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出台更具竞争力的引才政策。设立不低于10亿元的市级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出台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政策意见,制定引进顶尖人才及团队“一事一议”、柔性引才用才和企业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奖补等配套措施,大幅度提升人才奖励资助水平。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引才活动。在走出去方面,2018年拟组建40条引才路线,赴国(境)内外开展紧缺急需人才招聘活动,活动将积极组织邀请我市民营企业参加。在请进来方面,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举办第四届“国创会”,邀请海内外2000余名优秀人才参会,活动拟专设民营企业招聘专场,促进民营企业引才。三是支持民营企业搭建引才平台。在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智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席专家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设立上给予民营企业倾斜,支持民营企业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项目合作、联合技术开发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四是加大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力度。按照“一产业一人才培养计划”的思路,同步制定产业规划和人才培养规划,同步安排产业资金和人才保障资金,以民营企业研发人才、企业工程师等产业人才为重点,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每年培养产业技术人才4万名。五是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将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纳入特殊人才职称认定范围,进一步畅通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渠道,研究民营企业科技人员、技能人才细化分类评价方案,加强民营企业新兴职业领域人才评价标准开发,支持行业协会(学会)申请组建非公领域相应专业职称评委会。六是开发民营企业人才需求对接信息系统。依托重庆人才工作网,建立民营企业人才需求、发布信息系统以及高层次人才数据库,定期收集全市市民营企业人才需求,实现需求、人才供给自动匹配“一网式”服务。七是积极做好民营企业人才服务。整合组建人才服务机构,建设市、区(县)两级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证制度,分层分类为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提供医疗保健、子女(孙子女)入学入托、配偶(子女)就业、落户、居留签证、职称评审、项目申报等便利服务。
此复函已经我局周平副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回复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8年6月12日
联 系 人:张攀
联系电话:86868883
邮政编码:401120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市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