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00927581XW/2016-18040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人力社保局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0-04-09 | [ 发布日期 ] | 2016-07-20 |
[ 索引号 ] | 1150000000927581XW/2016-18040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人力社保局 |
[ 有效性 ] | |
[ 发布日期 ] | 2016-07-20 |
[ 成文日期 ] | 2020-04-09 |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
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712号建议的复函
渝人社函〔2016〕940号
严琦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吁请市政府出台〈加强创业导师服务工作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的建议》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科委、市中小企业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创业创新工作基本情况
2014年以来,我局紧跟全市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发展战略,围绕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对新形势下创业工作总体要求,将发展壮大市场经济主体,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新增创业62.4万人,取得较好成效。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创业扶持“政策实”。一是金融扶持不断发力。会同市财政局、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调整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扩大对象范围、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释放了贷款需求,2年累计发放贷款52.8亿元,扶持自主创业5.5万户。其中,2015年户均贷款额达10.8万元,同比增长2.5万元,扭转了近年来的下滑趋势。二是用工成本不断降低。先后出台系列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的配套政策,在为企业减负的同时,激发了社会大众的创业热情。2015年失业保险参保单位缴费费率调整为1%、减负金额5.83亿元,支出社保补贴6.3亿元(同比增长7.7%)、稳岗补贴7.08亿元、大学生见习补贴0.35万元(同比增长67.3%)。三是海外引才不断深入。实施留学人员回渝创业支持计划,将留学回国高校毕业生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鼓励海外创新创业项目来渝落户,并对科技项目予以择优资助,共计资助“海归”创业26人共400万元,人均15万元。
(二)创业培训“覆盖广”。一是开发培训项目。2014年底,会同市财政局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新增SYB(创办企业)、IYB(改善企业)两个培训项目,形成了GYB(创业意识)+SYB(含微企培训)+IYB的“阶梯式”创业培训链条。2015年,培训对象及补贴支出同比分别增长37.9%和14.8%。二是扩大培训规模。将就业技能培训(含创业培训)纳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实事指标,启动实施60万人就业技能培训计划。探索“互联网+创业培训”和“创业培训+X(技能)”培训模式,重点支持电子商务小微企业创业培训。2015年,全市开展创业培训6.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3.1万人的206%。三是提升培训质量。规范培训工作管理流程,建立教师选评淘汰制度,举办创业培训师资班,并依托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互联网产业园等平台开展创业名师大讲堂活动,提升了培训质量。2年累计开展创业培训11万人,培训后成功创业5.7万人,成功率达52%,比全国平均成功率高出近10个百分点。
(三)创业融资“渠道畅”。2015年3月,成立市小微担保公司,在全国首创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市小微担保公司+承贷金融机构的“政担银”模式,进一步畅通创业融资渠道。全年发放扶持创业贷款30.3亿元,其中政策性贷款27亿元。一是丰富融资模式。积极推行“政策性+商业性”组合贷款模式,满足不同创业群体对贷款资金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发挥小微担保公司增信分险作用,将保证人范围由公务员扩大到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抵质押率由60%扩大到90%。二是提高放贷效率。会同市工商局、市财政局完善贷款流程,简化经办手续,明确办结时限,实行批量推荐、批量审核、批量放贷。同时,及时开通并上线运行创业担保贷款网上申报系统,为创业者提供高效便捷的申报服务,缩短经办时间。三是降低贷款门槛。履行国企职责,为无法提供抵质押物或保证人的优质项目提供担保,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村妇女等特定群体创新设计“联贷联保”、“三权抵押”担保模式,为困难群体减免担保费7000余万元。
(四)创业服务“质量优”。一是创新公共服务模式。2016年,在大学城设立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组建集“政策咨询+就业帮扶+创业指导+职业培训+人才交流+人事代理+职业鉴定+创业成果展示交易”等服务为一体,融合“线上呼叫+线下办理”功能的一站式服务新平台。截至目前,已累计为2.5万名大学生就近就地提供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二是整合创业要素资源。依托重庆市就业创业促进会,成立重庆市创业联盟,下设大学生、留学回国和科技人员、农民工及投资机构、孵化器、创业导师等6个分盟,搭建集政策落实、项目推荐、专家指导、项目孵化、融资对接、成果推介等功能为一体的各类创业要素高度聚集及优化配置的综合服务平台。三是拓展项目孵化渠道。2015年,新培育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7个(累计达62个,孵化企业6565户),给予财政补助550万元,孵化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913家,带动就业1.6万人。重点打造猪八戒网、赛伯乐、腾讯众创空间等3家“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和国家级两江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搭建多渠道、多形式创业孵化平台。
(五)创业活动“氛围浓”。一是创业型城市创建全面推开。下发创建活动通知及认定标准,委托第三方机构严格考核评估。2014年,评选出渝中区、江北区、开县等6个首批市级创业型城市。2015年,启动实施第二批创建工作,黔江区、沙坪坝区、云阳县等19个区县积极参与,创建活动覆盖率62.5%。二是重点群体创业积极性高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7项措施17条扶持政策,并在重庆大学探索开展大学生创业引领示范校创建活动,2015年大学生创业达2.16万人,创业率由2011年的1%提高到3%。将创业担保贷款、微型企业创业补贴等政策向农民工开放,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4.6万人,创办经济实体2.2万户。三是创业大赛影响力持续提升。举办两期“泛海扬帆—大学生创业行动”,吸引80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参与,资助200个项目600万元。截至目前,年产值100万以上项目50个、500万以上项目5个。2015年承办的“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西南赛区复赛,我市285个项目参赛,其中3个项目晋级全国半决赛,减水剂项目挺近决赛,获企业组优胜奖,我局获优秀组织奖。2016年,我市1093个项目报名参加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949项目通过审核,报名数和参赛数均位居全国第二。四是培育“渝创渝新”创业文化品牌。下一步,我局还将以举办一场覆盖全市的青年创业创新大赛,承接一期中央电视台“创业英雄汇”海选活动,创作并传唱一首创业者之歌,开展一次“我身边的创业明星”媒体推荐评选活动,编发一本创业明星故事汇,举办一场创业明星摄影征集评选活动,举办一轮创业名师大讲堂及创业导师赛课评比活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一批优秀创业项目或“金点子”为载体,传播新时期创业精神,培育创业文化品牌,引导社会大众积极支持、参与创业创新工作。
二、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及发展现状
2013年4月,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成活率和成长率,我局依托“泛海扬帆—重庆市大学生创业行动”项目,聘请大学教授、知名实业家、创业培训师等专业人士组建了创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除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项目评审、开业指导、政策咨询、融资服务等常规指导外,还组织专家与大学生创业者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为有较大市场发展前景的优质创业项目提供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品牌策划、客户推荐等深度培训及帮扶,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帮助其做大做强。截止2015年底,创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导师规模已达300余人。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持续向好发展,新增创业人数逐年攀升,2014年27.9万人、2015年33.7万人、2016年将达35万人,创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的导师规模及人员结构已不能满足创业者群体多样化需求。为此,2016年6月,我局委托市就业创业促进会发起组建了重庆市创业联盟及其6个分盟,其会员涵盖大学生、留学回国人员、科技人员、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农民工等重点创业群体和各类孵化器、投资(金融)机构,并其中社会影响力较大、志愿从事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会员(单位负责人)吸纳进入创业导师队伍。截至目前,经各区县就业和人才服务局、重庆市创业联盟各分盟等单位推荐,我局创业导师库中的创业导师人数已达749人,其中,创业培训师324人、企业212人、大学125人、机关事业单位49人、创业孵化基地22人、投资(金融)机构12人、公益组织5人,创业导师来源范围涵盖了创业政策的制定者或执行者、资深的创业教育培训专家、经营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创始人或高管及投资融资领域的专业人士,基本能满足创业者多创业导师的多样化需求。
三、建议办理情况及工作打算
严琦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吁请市政府出台〈加强创业导师服务工作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的建议》,前瞻性和针对性很强,对全市创业导师服务管理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张定宇副主任亲自督办,内务司法委员会多次召开督办会。我局会同市财政局、市科委、市工商局、市中小企业局狠抓落实,及时拟定建议办理工作方案,会同相关单位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创业导师服务管理工作的建议意见。目前,我局已就加强创业导师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具体措施,充分征求了市人大内司委、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法制办意见。下一步,拟报经市政府同意后,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及时出台相关政策。由我局起草《重庆市创业导师服务管理办法》,力争年内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从组织机构、导师选拔、服务标准、培训提升、激励奖扶、退出机制等方面,对全市创业导师服务管理工作加以明确,以充实队伍力量,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导师作用。同时,协调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创业导师队伍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争取更多政策保障与支持。二是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以重庆市创业联盟创业导师分盟为平台,按照《重庆市创业导师服务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精英人士充实创业导师库,完善市区两级创业导师队伍,力争2016年底全市各级创业导师队伍达1000人以上,以满足不同创业群体对导师队伍及结构的多样化需求。三是切实发挥导师作用。在积极引导创业导师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评审、开业指导、融资服务等日常指导及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品牌策划、客户推荐等深度培训外,鼓励实体经济的创业导师带项目入驻各类孵化器,与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就业多的初创项目结对定向帮扶。四是狠抓舆论宣传报道。将创业导师服务的宣传工作纳入“渝创渝新”创业文化品牌培育范畴,通过策划实施优秀创业导师评选、编印导师辅导案例集等活动,并加强舆论宣传报道,增强创业导师服务工作影响力,打响“创业导师制”品牌。
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回执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6年7月20日
联 系 人:张橙华
联系电话:13983937926
邮政编码:401147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市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