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建议提案办理>人大建议 > 2016年(已归档)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81XW/2016-18016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人力社保局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0-04-09 [ 发布日期 ] 2016-05-30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81XW/2016-18016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人力社保局
[ 有效性 ]
[ 发布日期 ] 2016-05-30
[ 成文日期 ] 2020-04-09
关于​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048号建议的复函
日期:2016-05-30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分享: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

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048号建议的复函

渝人社函〔2016〕722号


段茂兵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大学生创业引导工作的建议》(第0048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财政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4年10月,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通知精神,市人力社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等12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重庆市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渝人社发〔2014〕214号),出台了普及创业教育知识、创业培训启航行动等7项措施17条具体政策。2015年,我市共计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2.7万人,扶持大学生创业2.16万人。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教材、课程”两落实,普及创业知识。一是编写创业教材。组织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创业专家团队编印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大学生创业基础理论与实践》《创业管理》《社会企业家培育与创业的理论与实践》等36套创业教材。二是开设创业课程。在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57所学校试点开设创业学、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创业实务等创业课程95种,最高每学期75学时,平均34学时。三是纳入学分管理。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等44所高校将创业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平均修满7个学分才能取得毕业证。

    (二)“课堂、课外”两结合,提升培训质量。一是开设“阶梯式”的创业培训班。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新增SYB、IYB两个培训项目,形成GYB(创业意识)+SYB(创办企业)+IYB(改善企业)的“阶梯式”创业培训链条。将就业创业培训纳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实事指标,层层下达任务,督促指导各区县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二是举办“全方位”的课外辅导班。邀请知名创业家、风投企业负责人、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组建创业导师团队伍,赴市内高校、创业孵化基地举办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创业宣讲等活动,解答大学生创业疑惑,交流创业心得体会。

    (三)“政府、社会”两手推,畅通融资渠道。一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调整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个人贷款上限由10万元调高至15万元,个人合伙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上限由每人5万元调高至10万元,并将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发放纳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实事指标,督促指导各区县发放贷款2.48亿元,完成目标任务1.5亿元的165%。同时,对创办微型企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50%的注册资本金补助或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创业补助。部分高校也自主会同金融机构开发多项针对高校毕业生的金融服务产品。二是社会积极支持创业。实施第五期“泛海扬帆—大学生创业行动”公益项目,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100个共270万元。引进YBC公益项目,给予大学生3—5万元的无利息、无抵押、免担保创业启动资金。成立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公司,首创“政府+担保公司+承担银行”金融服务新模式,推行“15万政策性贷款+20万商业贷款”组合模式,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融资需求,并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减免担保费3000余万元。

    (四)“孵化、推广”两促进,确保项目落地。一是狠抓项目孵化。在巩固完善36个综合性创业孵化、9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基础上,新建17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并重点打造了猪八戒网、赛伯乐、腾讯众创空间等3个“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搭建了更广平台。二是狠抓项目推广。在各孵化基地定期举办项目路演活动的同时,我市还鼓励并引导大学生携项目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大赛,提高企业或项目知名度,吸引社会资本以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参与大学生创业。2015年,我市遴选3个项目参加“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其中减水剂项目挺进全国十强,获企业组优胜奖。

    (五)“税收、补助”两扶持,降低经营成本。一是减免企业税收。对持《就业创业证》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在3年内按照每户每年96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二是降低用工成本。出台涉及失业保险降费、社保补贴、稳岗补贴、大学生求职创业补贴、就业创业服务补贴和就业见习补贴等系列配套文件,鼓励企业通过吸纳重点群体就业来降低用工成本。三是补贴经营支出。市财政每年列支2亿元,专项用于微型企业的代账补助、会展补助、场租补助、电商补助、水电补助、设备补助等,补贴企业的日常经营支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积极吸纳您的建议意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创业引导资金,每年由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市内重点创业项目发展,健全公共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各级创业导师队伍及创业项目库,深度培训孵化基地入驻企业,打造网络“创客空间”,开展大学生创业引领示范校、创业大赛、“十佳创业明星”、“十佳创业项目”、“十佳创业孵化基地”评比表彰等10个方面工作。

    (二)健全创业服务体系。2015年,已在大学城设立了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占地面积5589平方米,组建了集“政策咨询+就业帮扶+创业指导+职业培训+人才交流+人事代理+职业鉴定+创业成果展示交易”等功能为一体,融合“线上呼叫+线下办理”功能的一站式服务新平台。下一步,将继续在市内高校集中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分中心,在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市内高校深入推进大学生创业示范校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依托已成立的重庆市创业联盟大学生发展分盟、孵化器分盟、创业导师分盟、投资机构分盟,共享联盟信息及人脉资源,搭建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平台。

    (三)培育品牌孵化基地。优化完善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调整并延长入驻企业孵化时间,并按照“产业园+孵化基地”的模式,依托区域产业优势,整合政策、项目和资金资源,打造一批以高科技、互联网、电商、物流、现代服务业、生态农业企业为主要孵化对象且上下游产业链相对集中的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同时,对市场前景好、科技附加值高、带动就业人数多的大学生初创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四)提升创业培训质量。建立“创业名师大讲堂”讲师队伍,针对大学生的创业需求,编印有针对性的辅导教材,在各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以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业讲坛等多种形式,巡回开展“名师大讲堂”活动,对GYB、SYB和IYB专项培训作有益补充,满足多元化的创业培训需求,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

    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回执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6年5月30日


    联 系 人:宾利勇

    联系电话:15213336792

    邮政编码:401147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市政府办公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媒体&APP

重庆人社APP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便民数字地图

12333
智能客服

政策咨询
问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