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人社函〔2025〕864号
A
同意公开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806号代表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代大维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的建议》(第0806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文化旅游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大数据发展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3条建议事项已经采纳。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夯实用卡根基,提速“一卡通”环境建设事项
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近年来,重庆市在全国首批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试点基础上,联合四川出台区域协同“一卡通”条例,不断推动“一卡多用、全市通用、跨区域可用”,“一卡通”经验做法入选全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全市持卡人数3662万人(含在渝参保的外地户籍人口),电子社保卡覆盖率达76%。社保卡合作银行共17家,基本覆盖我市所有商业银行。同时,全市已建立2202个社保卡服务网点,提供社保卡服务555.2万人次,累计开展上门服务74.4万人次,实现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全覆盖。此外,我局围绕实践需要,编制“社会·渝悦·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三张清单”,该项目已被纳入数字重庆建设“一本账”。
下一步,我们将做优“一卡通”服务管理,推进能力迭代、数智联通,有效支撑社会治理效能提升。一是构建高效服务体系。构建覆盖广泛、布局合理、服务便捷的线上线下网点服务格局,拓展以人力社保网点为主、金融机构网点为辅、交通出行等其他应用领域网点为补充的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联动服务体系。聚焦偏远农村地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主动开展上门服务。二是完善多卡多码融合支撑。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社保卡与外国人工作许可证、残疾人证等融合,推进电子社保卡与“渝快码”、人才码等政务服务码融合使用,支持以实体社保卡为载体加载各类民生服务卡功能,拓展社保卡、电子社保卡向更多领域应用,跨区域协同、跨地域服务。三是加快数字化平台建设。提速推进“渝悦·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建设,构建多跨协同治理格局。建设发行管理、应用服务、资金发放、区域协同等模块,实现社保卡申办服务全覆盖、多领域应用全贯通、资金发放全监管、跨区域服务全串联。探索用卡全过程数据分析,为群众提供需求感知和精准服务,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二、关于持续宣传造势,提高“一卡通”社会认知度事项
全市“一卡通”工作聚焦全方位媒体宣传,获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央媒刊载6篇次,全媒体报道135篇次,“一卡通”社区在央视总台《焦点访谈》呈现,相关经验做法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作简报刊载,入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信工作会参阅案例,受邀在全国社保卡专题培训会上作为西部唯一省市作经验交流。结合“社会保障卡惠民服务季”系列宣传活动,依托各区县的政务新媒体矩阵“进圈入群”,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权威发布最新社保卡惠民服务季动态信息,使用政务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等融媒体产品发布170条推文、累计阅读量超100万,组织进校园、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进乡村等形式多样的活动140场。
下一步,我们将创新“一卡通”推广路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智慧应用生态,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协同。一是优化“一卡通”宣传模式。围绕依法办卡、规范用卡、安全管卡,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重庆市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建立“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机制,通过大数据精准推送社保卡应用拓展和经办服务内容,持续开展社保卡“一卡通”进社区、进校园、进园区活动。二是打造“一卡通”宣传品牌。推出“渝悦社保卡‘一卡通’”IP形象及文创产品,实施“一卡通”助力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专项活动,提供系列就业创业服务,开展漫步打卡、交通出行优惠和热门景点旅游优惠活动。实施社保卡“惠民服务季”行动,鼓励和引导社保卡合作银行分领域开展消费优惠让利。三是推广“一卡通”典型案例。推广建设“一卡通”社区,构建以老年群体为重点的全龄友好服务模式。打造“学习+生活+就业”智慧校园、“人才+产业”智慧园区,以社保卡为载体促进人力资源共享与服务优化,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精准匹配。打造川渝“一卡通”协同样板间,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三、关于聚焦群众需求,推进“一卡通”场景拓展事项
2024年9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方案》(渝府办发〔2024〕73号),提出逐步拓展社会保障卡身份识别、资金发放、缴费支付3大功能的应用深度,推进社会保障卡在人力社保、政务服务、资金发放、金融支付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逐步实现居民服务“一卡通”全覆盖。成立了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市人力社保局主要领导任双组长、20个部门(单位)分管负责人任专班成员的“一卡通”工作专班,为“一卡通”改革任务的落实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按照改革工作有关要求,拟将专班成员扩容至35个。目前,全市已实现社保卡公共交通“一卡通行”,8家博物馆和10个旅游景点“一卡通游”,43家图书馆“一卡通借”。川渝49家景区、19家博物馆持卡(码)入场,201家图书馆通借通还,遂潼毗邻地区实现23项功能互认互通。各类补贴待遇进卡超2500亿元,人社领域105项服务“全业务用卡”。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拓展“一卡通”应用场景,延伸跨领域、跨层级服务边界,推动“一卡多用、全市通用”。一是深化人社领域“一卡通”。推进人社服务身份凭证用卡,在政策制定和业务经办中持续拓展社保卡应用场景,深化“全业务用卡”。支持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推广职业培训券应用,建立以社保卡为载体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技工院校等“一卡通”应用。二是推进资金进卡“一卡通”。推进财政补贴、薪酬待遇、消费及公益资金“一卡通”,运用大数据交叉核验避免重复领取、违规享受等情形,探索通过社保卡实现商户消费满减、银行消费补贴、积分兑换等社会资源流转。三是拓展更多政务与民生领域“一卡通”。推动更多“渝快办”平台个人类政务服务事项通过社保卡线上线下办理。将社保卡运用到就医购药全过程,实现电子社保卡与电子健康卡互融互通、与医保电子凭证并行使用。进一步提升群众持社保卡乘坐公共交通便利化水平,探索公益卡功能加载、县域便捷乘车等创新试点。将社保卡持续嵌入公共文化场馆和各旅游景区业务环节,推动实现购票、入园、消费、入住“一卡多用”。
此答复函已经市人力社保局谢礼国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联 系 人:刘施航
联系电话:18580741373
邮政编码:401120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