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建议提案办理>人大建议 > 2025年(已归档)
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493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5-07-14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分享:

渝人社函2025842

A

同意公开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市届人大次会议第0493代表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陈思宇代表:

提出的《关于加大人才引育力度的建议》(第0493号)收悉。经与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共同研究办理,您所提3项建议事项均已解决。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坚持整合资源,搭建数字化引才平台事项

我市围绕人才“引、育、留、用”全过程全要素闭环,加快打造“渝才荟”应用,开发“产才匹配”供需模型,精准实现人岗匹配。在“渝才荟”服务端上线“百万人才兴重庆”模块,按照日历方式展示全年各类人才活动,方便企业快速发布岗位需求、人才快速掌握活动信息。建立人岗供需匹配模型,对重点企业发布的岗位,从单位性质、岗位类别、专技水平、薪酬待遇等13个维度加权测算有意向人才的匹配度得分,并按得分高低向岗位推荐,实现人岗“双向”奔赴。目前已累计归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等人才需求和岗位供给数据5万余条,上线2025年人才活动115场,全年预计成功匹配5000人以上。

二、关于坚持需求导向,推动产才融合高质量发展事项

我市着力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优化全周期服务机制,全方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一是加速推进金凤实验室、嘉陵江实验室、明月湖实验室建设。启动2个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建设,完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增至11个。二是推动“四链”深度融合。贯彻落实《关于“四链”融合发展市属国企先行试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优先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点企业开展试点,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通过联合引进人才、联合开展项目攻关和成果转化等方式,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切实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三是大力实施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改革。一体推进人才分类评价、科研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支持、资源要素集成等5类改革联动,激发人才活力。建立技术经理人、职业经理人、投资经理人、孵化器管理人四支“陪跑人”队伍,全程陪伴人才创业,目前,“陪跑人”队伍达到360余名。因地制宜布局建设7个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多点打造集政务服务、中试验证、企业孵化、市场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人才服务综合体。

三、关于坚持务实增效,健全人才评价体制机制事项

我市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着力破除人才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壁垒。一是出台《新重庆人才服务管理办法》,首创“目录+计分”人才认定机制,高效助力产业引才,坚持“以贡献论英雄”的价值导向,让更多优秀人才“轻装上阵”。人才只需通过“渝才荟”手机服务端选填相关信息,系统自动测算得分、匹配对应人才类别,用人单位核验认定后即可享受相应服务。二是破除职称评审“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设置,申报评价改为“菜单式”,让人才做“多选题”,27个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研究修订26个系列68个专业职称申报条件,申报人可自主选择最能体现能力水平的代表性成果,如专利、技术报告、工程方案、教学课例等,作为职称申报、评价的主要内容,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三是开建全国首个技能人才评价公共服务基地,打造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化管理样板间”。全面推进“智能+技能”数字技能试验区建设,健全我市数字工匠培育体系,累计建成数字领域技能大师工作室36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0个,开发数字技能专项证书49项,60个技能人才培育项目落实落地。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您的建议,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育力度。一是加快上线“经济·才企通”应用。依托“渝才荟”人才与岗位数据资源库,集成科技、教育、经济信息等多部门数据资源,聚焦“企业招才引智、项目揭榜攻关、产才战略分析”三大核心场景,着力提高人才引进效率和适配度。二是聚力打造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2.0版。围绕人才引育、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全周期关键环节,强化精准“滴灌”服务。在现有四支“陪跑人”队伍基础上,迭代升级推出“金牌陪跑人”政策举措,从评价、使用、激励三个维度予以精准支持。探索推进“区企共用”“校聘企用”等改革试点,着力破除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间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三是迭代升级职称申报评审系统,推动职业资格考试电子化进程。完善职称评价标准,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导向,分专业修订评价标准。

此答复函已经市人力社保局谢礼国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人:丁思琦

联系电话:88126990

邮政编码:401120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媒体&APP

重庆人社APP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便民数字地图

12333
智能客服

政策咨询
问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