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人社函〔2024〕643号
A
同意公开
杨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制定出台重庆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的建议》(第0979号)收悉,经与市科技局、市教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人力社保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人才工作部署,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全方位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工作,全力助推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一、人才领域法规制度建设情况
一是优化完善人才制度。近年来,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22〕11号)、《关于印发重庆市“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的通知》(渝委发〔2022〕23号)等,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总体指导,通过实施重庆人才品牌提升、战略科技人才引领、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集聚、卓越工程师培养集聚、青年科技人才荟萃、百万大学生筑梦等行动,补齐人才发展短板,推动人才队伍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匹配。将科技人才工作写入新修订实施的《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提高科技人才工作权威性,为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提供法治保障。出台《重庆市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着力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630万人,人才密度居西部第一;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和区域创新能力连续4年排名全国第7、西部第1。2019、2020年,我局联合市委组织部、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单位开展了重庆市人才发展条例立法调研,形成了《重庆市人才工作条例立法研究》《重庆市人才工作立法调查研究》等成果,根据专家调研报告建议及工作实际,我市目前暂未将人才工作条例纳入地方条例制定计划。
二是优化完善专项人才政策。近年来,我市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渝高技办〔2024〕3号),推动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制定出台《重庆市职称评审管理办法》(渝人社发〔2021〕25号),规范职称评审程序,加强职称评审管理,保证职称评审质量。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工作的通知》(渝人社发〔2023〕72号),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解决部分单位在公开招聘中资格条件设置不够合理、资格审查不够规范、试题命制不够科学等问题。
三是迭代升级重点人才政策。聚焦“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启动实施全球顶尖人才引进“渝跃行动”,采取“一事一议”、量身定制方式引进全球顶尖人才;整合推出新重庆引才计划,发挥创新基地、高校、企业等用人主体作用,支持引进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带动全市人才水平整体提升。2023年我市新入选工程院院士2名;引进市外人才7.4万人,同比增长19.4%;全市专技人才233万人,中、高级职称占比50%;全市高技能人才168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1.7%、稳居西部第一;提供“一站式”服务44.6万人,人才满意度达99.8%。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您的意见建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高标准高要求做好人才“引育留用”等工作,构建长期、稳定的人才政策体系,完善人才法治体系,提升我市人才工作的治理能力,增强城市人才吸引力,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一是强化人才法制建设。按照党管人才工作原则,深入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积极推进依法治市战略,借鉴国内外人才工作立法成功经验,总结我市人才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经验,评估我市人才政策法规工作成效,及时优化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严格遵从上位法规定,立足我市人才工作现状,进一步明确我市人才工作立法的核心内涵,及时向市人大建议适时开展人才立法工作,提高我市人才工作法律规范的权威性、系统性、稳定性,提高法治化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完善引才引智体系。深入实施“渝跃行动”和新重庆引才计划,深化荐才引才奖励制度,高质量办好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开展“百万人才兴重庆”系列引才活动300场以上,形成联动聚才体系。
三是提升人才培育质效。体系化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集聚行动,迭代升级博士后支持政策,深入推进千名科研人员顶岗培养计划,推动建立市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实施乡村人才培育“五万计划”,深化“双高”人才聘用对接。加快建设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加强区县分市场和重点企业工作站的指导培育。进一步做实“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实施巴渝工匠高精尖缺“十百千万”项目、“产业根基”工程。高质量办好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能品牌赛事。高水平举办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巴渝工匠”杯等系列赛事。
四是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完善职称政策体系,出台职称评审专家管理、基层教师职称“双定”办法。探索建立国家级金融人才市场、“一带一路”国际技能认证中心。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监督管理机制,实施“云贵川渝”四地联动惩戒。探索开展中小学校“周转岗位”制度试点,鼓励区县选取部分优质中小学推行岗位聘期考核试点。持续开展“百团千人”专家服务基层、高层次人才金秋路演等活动。
五是创新人才服务手段。完善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用好“渝才荟”数字平台,围绕产业发展地图升级打造人才图谱,出台新重庆人才服务管理办法,拓展“新重庆人才贷”“新重庆人才险”试点,建优人才服务港,打造最优人才生态。
此答复函已经市人力社保局黎勇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4月18日
联 系 人:林 鑫
联系电话:88126991
邮政编码:401120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