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建议提案办理>人大建议 > 2024年(已归档)
​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917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4-05-06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分享:

渝人社函〔2024〕665号


    A类

    同意公开




杨贵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力度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建议》(第0917号建议)收悉。经与市农业农村委、市医保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开展“量身定做”式就业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创业能力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的技能与素质培训,围绕重点产业、新兴产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推行“岗位+培训+就业”“用工企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紧缺工种目录+培训机构目录+培训补贴目录”3个“3+”组训模式,开展紧缺职业(工种)项目制培训。2023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7万人次,职业(工种)产业匹配度达到86.9%,培训后就业率达到68%。已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11.9万人次、开展农民工新市民培训10万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鲁渝劳务协作、“一区两群”对口协作等机制作用,制定完善差异化就业培训补贴政策。实施“巴渝工匠”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程,2024年培训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10万人次以上。打造巴渝大嫂、开州金厨等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培训品牌体系,培育一批服务乡村振兴的技能工匠。持续优化新市民“同享”网络学院功能,完善农民工新市民培训示范社区、示范培训机构建设,探索社区引领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互助模式,完成年度实名制培训10万人次目标任务,推动更多农民工更好融入城市。

    二、关于构建“多元立体”式就创格局,有力有序推动减负稳岗扩就业

    我市连续五年春节期间建立工作专班,助力农民工顺利返乡返岗,2024年春节期间开展线上线下招聘对接活动1103场,提供就业岗位56.6万个,达成意向就业13.1万人。每年开展“重庆农民工日”暨川渝农民工服务周、成渝就创周等主题活动及系列招聘集市、院坝招聘活动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00万个。截至2023年底,已培育126个市级劳务品牌带动240万人就业,建成94个不同特色的零工市场发布零工岗位33万个,开工1100余个以工代赈项目吸纳8.09万人就业,培育“大田小家”等9个优秀家政劳务品牌,全市家政从业人员超过51万人。

    下一步,我市将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一批富民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强对就业帮扶车间、就业帮扶基地等载体的建设和管理,增加就近就业岗位。加大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力度,持续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进一步扩大劳务报酬规模。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持续推动零工市场(驿站)建设运行,促进劳动用工供需对接。启动市级返乡创业园区“提质扩容增效”行动,不断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吸引力、影响力。

    三、关于打造“接二连三”式就创模式,调整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结构

    近年来,我市以79个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为抓手,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载体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江津西部食谷园区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消费品制造业集群;合川清平玻璃园区培育了年产值超60亿元的日用玻璃产业集群;云阳腾飞、奉节安坪等园区培育了雨伞、眼镜等环境友好型轻工制造产业集群。2021年以来,连续三年启动“渝创兴农”精准帮扶服务项目,建立重庆市返乡创业服务专家库,“一企一策”累计为园区和企业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精准服务500余次,协调解决融资1700余万元。2018年以来成功举办五届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和三届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累计近300个项目参赛;累计组织八期700余名创业园区负责人、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赴市内外学习交流。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结合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等产业布局,引导各区县紧扣“一主两辅”先导产业,建立重点产业链产业图谱,科学规划返乡创业载体建设,引导园区因地制宜培育产业集群。深化集“项目库”“导师库”“意愿库”于一体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平台”工作试点,线上集成创业项目咨询、创业导师咨询、创业意愿填报等服务,线下开展针对性平台推介会、项目交流会和专家走访对接活动,提升资源匹配效率和创业成功率。同时,在人社领域全场景强化数字化应用与劳务经纪人队伍的结合,实现智能归集、精准匹配、一键办理。按照“一乡镇(街道)一人”的标准,在全市培育1000名专职劳务经纪人,带动全市万名兼职劳务经纪人开展服务,进一步强化“大数据+铁脚板”就业创业服务精度。

    四、关于创新“精准滴灌”式就创服务,强化返乡创业就业政策倾斜

    近年来,我市推出“降、返、补、减、贷”政策包,为符合条件的参保企业降低失业保险费,向未裁员、少裁员企业返还失业保险,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减免贷款利息,发放低利率“稳岗贷”。2023年,全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48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68.27%,直接扶持创业2.58万人,其中为1.92万名农村户籍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35亿元。每年滚动式培育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对首次认定的市级园区给予6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后续3年开展绩效评估给予绩效奖补,2017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向创业园区发放补助经费9000余万元。2022-2023年全市审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增建设用地3800余亩,切实保障农村产业发展合理用地需求。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建成基本医保为主体、大病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为托底的三重综合保障制度;目前有单位的返乡就业创业农民工按规定随单位参加职工医保,灵活就业返乡就业创业农民工自愿选择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医保或城乡居民医保,其他非就业返乡就业创业农民工可自愿参加城乡居民医保。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推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产业、税收等政策聚力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继续落实社保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失业保险降费等政策措施。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盘活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提倡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举办企业发展农村产业融合项目。保障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返乡农民创业项目确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按照“计划跟着项目走”的要求由市级统筹,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重点项目清单的项目,用地指标实行应保尽保。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安排,加强我市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推动返乡就业创业农民工参加基本医保。持续推动农民工参保扩面,进一步畅通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深化个人养老金试点和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机制。

    此复函已经市人力社保局黎勇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4月22日






    联 系 人:王才智

    联系电话:88633937

    邮政编码:401120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媒体&APP

重庆人社APP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便民数字地图

12333
智能客服

政策咨询
问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