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建议提案办理>人大建议 > 2024年(已归档)
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882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4-05-06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分享:

渝人社函〔2024〕620号


    A

    同意公开


黄义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产业资金用于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的建议》(第0882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实施“巴渝工匠”、制造业“百千万”人才培育专项行动等行动计划,不断创新政策、多措并举、优化服务、提供保障,努力培养规模宏大、结构优化、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互促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超过53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168万人、占比31.7%、位居西部第一。

    一、坚持高位推动,强化人才统筹

    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扩大高技能人才数量规模,提升素质水平,加快建设技能强市、高技能人才集聚地和数字工匠城。印发《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提质领跑行动,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新重庆引才计划”企业专项实施方案》,给予企业引才补贴和科研支持,助力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出台《卓越工程师传承专项实施方案》,加快培育工程师优秀人才。大力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中心城区出台并落实软件人才专项支持政策。

    二、坚持以点带面,强化人才培育

    加快建设全国首个“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立1个高技能人才国际合作先导区、2个“巴蜀工匠”协同培养融合区、4个“巴渝工匠”创新发展集聚区、10个“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1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305家、竞赛集训基地171个、技工院校实训基地329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总量位居西部第一,培育数字技能人才70万名。加速打造软件人才“超级工厂”,开展“超级工厂”运营机构、成员单位揭榜挂帅,为我市软件人才供给提供新助力,已累计打造市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17个、市级软件人才实习实训基地18个。全力实施职业教育提质行动,纵深推进“双高”“双优”领航计划、办学条件达标工程、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和关键办学能力实现新跃升。聚焦产业以赛促培,紧密对接全市重点支柱和战略新兴产业,每年组织开展涵盖100余项“巴渝工匠”杯系列技能竞赛,着力变竞赛金牌为技能品牌、产业名牌,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积极助力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深化改革,强化人才培训

    紧密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出巴渝工匠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技工教育强基提质、技能人才评价扩面提效“三大工程”,全面推行“岗位+培训+就业”“用工企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紧缺工种目录+培训机构目录+培训补贴目录”3个“3+”组训模式,打通求职、用工、培训、招聘全链条,促进“培训链”“就业链”有效融合、就业重点群体技能就业。

    四、坚持创新引领,强化人才评价

    健全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深入开展“新八级”制度试点,推动企业评聘特级技师34名、首席技师3名。促进技术技能人才互评互认,推动专技人才获得高技能人才等级证书,鼓励支持高技能人才申报专业技术职称,5000余名“两类”人才走上贯通发展“立交桥”。严格评价机构备案条件,推动实现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品牌化、特色化、专业化,探索建立西部技能人才评价市场,年均组织开展技能人才评价25万人次以上,新增取得高级工以上证书6.8万人次以上,新增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证书0.6万人次以上。加强技能人才评价质量督导和监督管理,加大评价机构违纪违规处理力度,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五、坚持保障到位,维护人才权益

    大力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组织开展技能人才薪酬调查,探索技能人才“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注重向关键岗位、核心骨干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倾斜,技能人才薪资待遇总体水平连续5年持续增长。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开展社保扩面提质专项行动,推动单位及职工依法参保,依法依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保障技能人才合法权益。持续推广“渝悦·根治欠薪”数字平台,创新运用“大数据+铁脚板”治理模式。加大技能人才在各级各类评选表彰中的占比,4名高技能领军人才荣当二十大党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特级技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刘源当选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电子技术项目金牌选手梁攀,光电技术项目金牌选手李小松入选“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充分展现了“巴渝工匠”风采。持续开展重庆技能大师、全市技术能手、“巴渝青年技能之星”以及“最美巴渝工匠”评选认定,促进了更多技能人才在技能成才报国路上“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下一步,针对您提出加大产业资金用于技能人才培养的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校企合作等宝贵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吸纳,进一步研究制定系统全面的政策措施。

    一是大力实施“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以国家级“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建好高技能人才国际合作先导区、“巴蜀工匠”协同培养融合区、“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以及“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新建一批数字技能领域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并以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企业等为载体,探索构建“1+3+N”平台体系。

    二是坚持需求导向,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现代学徒制试点等产教融合类项目,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对接。推动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打造以中职(含技校)为基础、高职专科为骨干、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牵引的技能型社会教育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三是持续加大制造业人才引进力度。认真落实“渝跃行动”“新重庆引才计划(企业专项)”,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引进一批站在产业前沿、在关键领域具有自主核心技术、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

    四是继续强化技能人才培训与评价。深入实施制造业“百千万”人才培育专项行动,引导企业广泛参与人才在职培训,深化“满天星”软件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高人才职业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探索建立线上技能人才评价超市、西部技能人才评价市场。加强质量督导和监督管理,引导评价机构自觉强化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程序意识,规范有序高效开展技能人才评价,构建政府监管、机构自律、社会监督的质量监督体系,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五是努力加强技能人才培养资金保障。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将各类产业扶持发展资金或基金切块安排用于职业教育以及技能人才平台建设和培训培养。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产教融合项目企业,优先给予贷款支持。创新金融机构服务模式,开发适合产教融合项目特点的多元融资品种,鼓励各地利用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符合条件的技能园区、产教园区建设。推动建立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保障能力。

    此复函已经市人力社保局黎勇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4月16日


    联 系 人:宋琦

    联系电话:88633735

    邮政编码:401120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媒体&APP

重庆人社APP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便民数字地图

12333
智能客服

政策咨询
问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