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人社函〔2023〕1456号
唐光文代表:
感谢您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的关注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解决中小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建议》(第0335号),我局会同市教委已于2023年4月6日向您进行了答复并作出承诺。根据复函承诺内容,我们积极跟进措施,现将承诺事项推进情况再次答复如下:
一、意见建议采纳落实情况
一是“技能人才评聘”方面,深化改革,畅通发展渠道。指导试点企业加快推动“新八级”制度落地落实,17家试点企业报备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方案,正有序开展试点工作,其中重庆铁马集团、重庆轨道交通集团、中石化川维化工等8家企业已评审特级技师14名、首席技师3名。加强技术技能人才贯通,评价机构总数达到389个,可开展评价职业427个、工种711个,组织开展技能人才评价42.2万人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1%。
二是“实训基地建立”方面,搭建平台,保障人才培养。截至12月,全市已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7个、市级基地6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305家,其中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8家、市级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81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76家;国家级竞赛集训基地23个、市级集训基地144个;技工院校实训基地329个。
三是“克服供需不匹配”方面,增强联动,促进供需对接。充分发挥“一库四联盟”协同机制作用,编制发布100个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创新发放“满天星数字技能券”“劳务品牌券”“紧缺职业(工种)券”4.5万张,加强培训就业联动。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服务月”“金秋招聘月”专项服务活动,组建人社服务专员队伍走访重点企业1.3万户次,分行业、分领域、高频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6000余场,发布就业岗位183万个,保障返乡务工人员出行267万人次。落实“企业发单、联盟派单、机构接单”工作机制,依托“渝职聘”小程序和人社服务专员队伍,聚合招聘岗位44万个,协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17.1万人。联合市总工会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工匠学院”建设,首批2所技师学院获批。
二、承诺事项推进情况
我们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结合重庆工作实际和发展需求,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经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充分研究论证、反复修改完善,起草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目前已按照发文程序办件,拟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高技能人才工作联席会办公室名义共同发文。实施意见在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建设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发挥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加强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以及强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考核比拼、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和宣传推广方面进行了细化拓展和部分政策突破,同时围绕“一带一路”、内陆开放高地、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新(重庆)互联互通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等,策划了国际数字工匠城、中国技工教育文化陈列馆、中国西部技工教育城、“一带一路”国际技能交流中心等系列创新项目举措,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努力推动人才链与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有力促进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
三、下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奋斗目标,以稳定就业、带动创业、助力产业、服务事业为发展导向,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持续实施“巴渝工匠”行动计划,全面深化技能人才工作数字化改革赋能、国际化融合互通、产业化供给集成,不断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切实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巴渝高技能人才队伍。力争到2025年末,全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2%,人才结构与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数字经济发展更加匹配,在支撑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等方面的作用发挥更加突显。到2027年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超过6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数量达到200万人、占比超过33%,技能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显著提升,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有效缓解,基本建成高技能人才集聚地。
此答复函已经市人力社保局局长黎勇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12月23日
联 系 人:宋琦
联系电话:88633735
邮政编码:401120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市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