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人社函〔2023〕653号
A
同意公开
向东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培养乡村经营管理人才的建议》(第0870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委和市乡村振兴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快乡村经营管理人才引进
一是开展了乡村振兴人才招聘。支持采取考核招聘方式引进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为12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2891人,为全市乡镇(街道)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3187人。二是实施了“三支一扶”大学生招募。2022年全市招募656人,完成计划招募数的100.8%,较2021年增长54人。全市12个重点帮扶区县累计招募343人,占总计划招募数的50%。三是组织专家服务团。我局按照“乡村提出需求、政府发布订单、专家组团承接、项目清单管理”的模式,选派98个专家团队847名专家常态化下沉全市38个区县,提供产业技术支持等服务,累计服务次数1737次,引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729个,举办讲座、培训班435次,培训27361人次,培育“三品一标”68个,发展产业13万亩,创造经济价值13.3亿元,新增就业3190人。四是鼓励引导退休“双高”人员助力乡村振兴。印发《鼓励引导退休“双高”人员助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目前已为有关区县引进落实基层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退休“双高”人才135人。
二、加强乡村经营管理人才培育
一是推进乡村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开展农业经理人、乡村振兴带头人、全媒体运营师和劳务经纪人专业培训25期,累计1273人参训;开展“四好农村路”送教上门、18个深度贫困乡镇技术帮扶送教上门等涉农培训共49期,共计培训6619人,努力提升基层一线农村公路建养人员专业能力素养。二是推动提升技能水平。推广使用52个新职业重庆培训标准、考核标准,发挥2000余名新职业培训讲师作用。全市农村劳动力(含脱贫人口)开展农业经理人、无人机驾驶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新职业培训1.9万人次(其中,脱贫人口0.5万人次)。组织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含在岗农民工)培训9.27万人次(其中,脱贫人口3.47万人次),完成年度计划5万人次的185.4%(其中,脱贫人口完成年度计划2万人次的173.5%)。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6.5万人,农村致富带头人2万人、认定4000人。三是推进职教人才培养。目前我市已形成“1+N+N+N”模式的乡村振兴服务体系,全市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成立了15个乡村振兴产业学院,通过多种授课方式,大力开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物流配送、农产品和中药材种植加工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培训,为乡村振兴持续输送乡村经营管理人才。四是推进新农科建设。市教委和市财政局联合发文,确定西南大学为重庆市高水平新农科建设高校,并开展中期评估检查,深入推进新农科建设,同时大力推动本科高校智慧农业学院建设,助力我市乡村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三、做好乡村经营管理人才服务
一是全面实施县以下事业单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指导区县将“县聘乡用”人员作为虚拟机构单独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确保其“县聘乡用”期间超额绩效水平与当地区县级医疗机构超额绩效平均水平持平。二是深化农技人员职称制度改革,修订重庆市农业、畜牧、兽医技术,农机、水产工程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条件。制定《重庆市乡镇农业服务机构农业技术人员“定向评价定向使用”高级职称资格评聘办法》。三是建立“巴渝工匠”乡村驿站,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巴渝工匠”乡村驿站108个,在17个有乡村振兴任务的区县建成49个技能大师工作室。重点支持云阳县“云阳面工”、秀山县“边城秀娘”、忠县“忠橙电商”、巫溪县“宁河巧姐”等培训品牌建设。四是改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五年来,建成“四好农村路”7万公里,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两通”目标,行政村实现100%通邮、100%通快递,具备条件的村民小组通达率、通畅率分别达到100%、95%。2022年度,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4071公里,干线公路国评跃居全国第二,改造普通干线公路1.1万公里,基本实现3A级旅游景区和市级重点工业园区均有三级及以上公路连接。
四、下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
(一)加强乡村人才引进。一是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支持基层事业单位招聘大学毕业生到乡村工作,适当放宽年龄、学历、专业等要求。积极开展特岗教师、“三支一扶”人员、基层紧缺医疗卫生人才专项招聘。落实高校毕业生高定工资政策,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二是鼓励能人回乡。支持技工院校建设一批乡村振兴专业,分层分级创建一批乡村工匠名师、大师和乡村工匠驿站、园区。对接产业链,服务就业链,创新“岗位+培训+就业”三环衔接、“学校+企业+人力资源机构”三方联动的组训模式,推进“渝家人”“渝丽人”“渝能人”培训品牌、“巴渝马兰花”创业培训品牌、“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训品牌建设。三是支持农民工返乡。实施万名乡村劳务经纪人培育工程,提供用工对接、政策宣传、权益维护等服务。探索开展返乡创业示范区县建设,优化返乡创业园区服务,落实扶持政策;对部分园区、优秀返乡创业企业开展“渝创兴农”创业专家“一对一”帮扶;举办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选拔优秀返乡创业项目,持续开展创业项目对接、产品宣传推荐活动。四是选派专家下乡。按照“乡村提出需求、政府发布订单、专家组团承接、项目清单管理”的模式,选派100个专家服务团1000名专家成员到乡村提供服务,实现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专家服务团全覆盖。持续推进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艺术家“三师一家”下乡服务,引领当地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二)优化乡村人才培育。一是加强乡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精准开设农业经理人、乡村振兴带头人、全媒体运营师、劳务经纪人、电商等专业培训。继续开展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重点培养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种养大户为产业带头人。二是深入做好高职院校定点帮扶带动工作。深入田间地头,以乡村人才和产业振兴为重点持续释放助力乡村潜能。把数字化作为创新乡村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乡村“新基建”,推动数字化培训,培养“技能+智能”新农民。
(三)巩固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建设一批乡镇通三级、村民小组通硬化路和路网改善项目,加快完善便捷高效、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网络,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通畅水平。
此答复函已经市人力社保局局长黎勇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4月14日
联 系 人:苏赋
联系电话:86868704
邮政编码:401120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市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