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同意公开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市人大五届四次会议第0488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渝人社函〔2021〕552号
魏先曼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完善政策体系建设,引导青年人才扎根基层的建议》(第0488号)收悉。经与市农业农村委、市卫生健康委共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大力落实乡村人才“虹吸”工程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大力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环境,用足用好在乡人才、返乡人才、下乡人才。
(一)针对性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简化程序,优化方式,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事业单位,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头活水。三年来,每年指导乡镇基层事业单位提供招聘岗位3000个以上,其中教育岗2000个以上,卫生岗1000个以上。支持乡镇事业单位拿出一定比例的岗位单独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支持贫困区县拿出一定名额面向高校贫困毕业生、本地或周边区县户籍(或生源地)人员或全市范围内的退役军人公开招聘。对志愿到乡镇事业单位工作的国家一流建设学科、紧缺优势学科毕业的卫生、教育、农业、水利、畜牧等紧缺人才,支持灵活招聘方式,降低招聘条件,放宽开考比例。2018年至今,共招聘乡镇教育、卫生、规划、建设等事业单位紧缺专业技术人才9000余名,招录培养定向全科教师4335名,招录订单定向全科医生472名,并主要向艰苦边远地区倾斜。
(二)持续推进“三支一扶”计划。聚焦农村需求,招募选拔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将招募岗位拓宽到乡镇扶贫、医疗、农技推广、农业社会化、劳动保障、文化、水利、村建、国土等多个领域,开辟贫困高校毕业生报考绿色通道,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城镇零就业家庭子女、城乡低保家庭子女、本人残疾的考生降低招募门槛、免费考试。2016-2020年,我市实际招募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三支一扶”人员2158名。其中支农522人,支医690人,扶贫124人,水利64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380人,其他378人。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招募规模逐年增大。从2016年招募316名上升到2020年的592名,年均增幅16.9%。二是质量逐年提高。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每年占比稳定在3%左右。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从174人增长为348人,年均增长18.9%。三是将服务期满定向招聘写入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切实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19〕1号)文件,采取提前预留编制的方式,确保有足额编制定向招聘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人员,全市事业单位定向招聘率达96%。
(三)切实做好人才权益激励保障。2019年,会同市委组织部等5部门印发《推动全市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关于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引导人才向乡村聚集。针对人才“上山下乡”缺乏利益补偿的问题,提出在经费、项目、人才平台等方面给予支持。全面落实高等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利益。专门出台文件,规定“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取得的合法报酬,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2011年以来,相继出台《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实施意见》《重庆市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方案》文件,明确我市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的具体措施。同时,将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纳入市级党政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积极鼓励和引导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县级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充实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立基层全科医生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机制,不断完善体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特点的职称评价体系。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我市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从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招录、培训、评价、工资等方面加大支持,吸引医疗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2020年,新增227人获评基层全科高级职称;通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全科医生津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等措施,提高全科医生收入水平,实现了基层人员职称得到认可,职业晋升通道拓宽,待遇相应提高的良性改善。2010年以来,我市累计招收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1887人,其中700余人已陆续充实到各区县乡镇卫生院,并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其余完成本科学习的履约学员已全部参加三年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印发《激励专家人才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担当奉献的八项措施》的通知,从职称晋升、评价激励、项目支持、科研攻关等多个方面激励医疗卫生专家人才在疫情防控一线担当奉献。
二、不断加强乡村人才培养培育
(一)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截至2020年底,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累计50.16万人,其中:生产型19.39万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8.65%;经营型8.40万人,占总数的16.75%;技能服务型5.9万人,占总数的11.76%;技能带动型12.83万人,占总数的25.58%;社会服务型3.64万人,占总数的7.26%。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的16.88万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4%。13.16万人评定农民技术职称,其中高级技师1180人,中级技师3.65万人,初级职称9.39万人。2015年以来,积极组织我市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包括优秀的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殖大户、社会经营组织负责人,村支两委负责人,大学生村官和部分选调生人员农村人才参加中组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组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培训各类人才4100余名。
(二)加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按照农业农村部“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立足产业、结合实际,农民主体、需求导向,在全市35个涉农区县共培训了20万余名高素质农民,探索了“三位一体”的培育新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扎实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分类评价。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和《重庆市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要求,出台并落实了《重庆市农村实用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试行)》(渝农发〔2019〕149号)。通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分类评价,进一步掌握农业农村人才情况,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大数据管理平台,不断提升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素质。
(四)完善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师资培训,积极探索开展教学改革,强化临床技能中心建设,举办社区医院实习教学研讨会。
(五)扎实推进继续教育工作。依托国家和市级继续教育基地、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机构,采取培训、研讨、进修、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教育、农技人才培训。2020年,我局举办市级研修项目中40%用于支持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领域开展基层急需紧缺人才培训。同时,每年组织新取得高级职称的教育、医疗卫生和农技人才开展职业道德、新技术新理论等方面的岗前培训。
三、做好促进就业服务工作
(一)深入开展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工作。2020年1—12月返乡就业创业24.4万人,其中创业2.6万人;全市返乡创业经济实体累计38.4万户,累计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72万人次。从2017年起,全市新建了巫溪观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44个市级返乡创业园区,给予当年新建园区每个60万元补贴,用于网络设施建设、场租水电减免和会计代账等创业服务。对往年建设的园区根据服务创业、吸纳就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级认定,根据评级结果给予10—30万元的补贴,累计对市级返乡创业园区发放补贴资金3450万元,支持返乡创业企业发展。
(二)开展返乡创业帮扶工作。组织47名金融、财税、管理咨询等领域的专家,对40个参与试点的返乡创业企业全年提供线下实地服务200人次,对创业企业做到了“扶上马、送一程”。帮扶工作的亮点体现在充分抓住今年疫情期间,新媒体对产品销售的推动力。在服务过程中开展直播助农、短视频运营等服务,直接销售额达100余万元。积极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严格落实重点群体一次性创业补助,2020年为符合条件的1310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助1048万元;按规定落实返乡创业人才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全年为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村户籍创业者发放贷款58.76亿元,直接扶持3.4万人创业。
(三)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在全国率先举办了“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评选及宣传活动,举办了全国首届“三支一扶”人员“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大赛,在全国、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人社部的高度肯定。举办了征文比赛,开展了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主题宣传活动,发现和培树了一批“三支一扶”人才优秀典型。
下一步,我们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调整返乡创业园区管理办法。在创建要求上适当放宽,在扶持政策上对新增企业数量、新增就业人数、企业纳税运营情况进行考核,并给予奖励。同时,均衡考虑园区区域布局,在2021年度的园区创建过程中向暂无市级返乡创业园区的区县倾斜。
二是继续开展第二期返乡创业企业服务活动,组建专家服务团,对试点企业发放服务代金卷,用于购买企业订制化服务。
三是在各类招聘活动中加强重点群体一次性创业补助政策和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实现政策知晓率再提高。同时在进一步优化创业担保贷款申办上下功夫,加快推进网络申办流程建设,以更加方便快捷为各类返乡创业人才服务。
四是进一步拓展高素质农民发展路径,丰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形式和载体,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分类评价办法,为促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五是进一步强化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履约管理,把定向生履约情况纳入医师诚信管理;加强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突出基层实践基地的重要作用,将全科专业基地建设和作用发挥情况作为培训基地考核评估的核心指标;拓展全科医生职业发展前景,进一步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津贴制度,完善全科医生待遇保障、激励机制、岗位职级晋升等政策。
此答复函已经黎勇副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以便更好的改进我们的工作。
附件:承诺事项列表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4月19日
联 系 人:周 杨
联系电话:86868904
邮 编:401220
附件
承诺事项列表
序号 |
承诺事项具体内容 (分项列出) |
承诺落实时间 |
责任单位 |
1 |
调整返乡创业园区管理办法,在创建要求上适当放宽,在扶持政策上对新增企业数量、新增就业人数、企业纳税运营情况进行考核,并给予奖励。在2021年度的园区创建过程中向暂无市级返乡创业园区的区县倾斜。 |
2021年 |
市人力社保局 |
2 |
开展返乡创业企业服务活动,组建专家服务团,对试点企业发放服务代金卷,用于购买企业订制化服务。 |
2021年 |
市人力社保局 |
3 |
加强重点群体一次性创业补助政策和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进一步优化创业担保贷款申办,加快推进网络申办流程建设,以更加方便快捷为各类返乡创业人才服务。 |
2021年 |
市人力社保局 |
4 |
进一步拓展高素质农民发展路径,丰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形式和载体,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分类评价办法 |
2021年 |
市农业农村委 |
5 |
进一步强化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履约管理,把定向生履约情况纳入医师诚信管理;加强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将全科专业基地建设和作用发挥情况作为培训基地考核评估的核心指标;拓展全科医生职业发展前景,进一步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津贴制度,完善全科医生待遇保障、激励机制、岗位职级晋升等政策。 |
2021年 |
市卫生 健康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