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建议提案办理>人大建议 > 2020年(已归档)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81XW/2020-19013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人力社保局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0-12-01 [ 发布日期 ] 2020-12-01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81XW/2020-19013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人力社保局
[ 有效性 ]
[ 发布日期 ] 2020-12-01
[ 成文日期 ] 2020-12-01
关于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402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0-12-01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分享: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

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402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渝人社函〔2020〕469号


唐华俪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建议》(第0402号)收悉。经会同市教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2014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要求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通过试点、总结、完善、推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2019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9〕12号),全面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我市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不同地区行业、企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目前,共有19所职业院校承担了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三批试点工作,累计招生1740人。其中,第二批试点工作的职业院校8所(高职5所,中职3所),第三批试点工作的职业院校11所(高职7所,中职4所)。试点专业分布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11个专业大类36个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大类专业点4个,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点3个。19所试点院校坚持以“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为基础,深化校企合作,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为营造现代学徒制的良好社会环境,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2019年1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创新技能导向激励机制,引导鼓励用人单位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扩大高技能领军人才在人才表彰奖励活动中的比例。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出台《重庆英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将技术技能领军人才单列为专项子计划,五年评选150名高技能领军人才,每人给予10万元的人才奖励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44个国家和地区的698名技能精英来渝参赛,中国代表团斩获10金4银3铜,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推动“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常驻重庆。每两年举办一届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每年举办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国际邀请赛,每年开展120场次“巴渝工匠”杯市内竞赛,吸引100万人次参赛,培养选拔高技能人才2万余名。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围绕职业教育活动周、“五一”国际劳动节、世界青年技能日、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开展“巴渝工匠”系列专题宣传、高技能领军人才公益宣传、技能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

    对于现代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法规制度、明确各方权责,强化体系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助力传统技艺、铸就匠心传承,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等建议,对我市职业院校企业现代学徒制培养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借鉴您的建议,一是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双身份”学徒身份、“双体系”校企课程结构、“双导师”专兼师资队伍、“双标准”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是全面推开现代学徒制工作。进一步梳理现代学徒制开展的典型经验,总结提炼有效案例,深入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做法,在全市职业院校中全面推广。三是继续推进职业资格改革。统筹做好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第三方社会评价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创新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更好引领和服务现代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此复函已经陈元春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填写回执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年4月19日


    联 系 人:龙海涛

    联系电话:88633917

    邮政编码:40112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媒体&APP

重庆人社APP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便民数字地图

12333
智能客服

政策咨询
问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