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主题主线,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取得新的进展。
一、劳动就业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661.89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108.83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员比重66.7%。全市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21.7%;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5.6%;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52.7%。
图1 近五年全市就业人员产业构成情况
2023年全市农民工总量756.4万人,比上年增长0.7%。其中外出农民工515.4万人,增长1.3%;乡内农民工241.0万人,下降0.6%。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达到79个,全年实现总产值421.2亿元,吸纳就业6.1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3.8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7.4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4.93万人。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5.4%,年末全市城镇调查失业率5.2%。
图2 近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图3 近五年重点群体就业情况
2023年新增就业见习基地1420个,组织2.79万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参与就业见习。选派806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
年末全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共41家,全年为劳动者提供登记求职、职业指导、创业服务800万人次。全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2.01,用工需求大于劳动力供给。
全年组织1.7万人参加创业培训。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48亿元,扶持自主创业人员2.58万人。累计培育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20家,其中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7家。
年末,已建成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个、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8个。全行业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569家,从业人员3.30万人,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营收超942亿元。全年服务用人单位89.72万家次,同比增长80.2%;全年为913.91万人次劳动者提供就业、择业和流动,同比增长136.2%。
二、社会保险
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837.00亿元,基金支出合计1774.38亿元。
图4 近五年三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
(一)养老保险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50.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8.25万人。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766.19亿元,基金支出1709.14亿元,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780.37亿元。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75.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3.6万人。年末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58.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85万人。
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638.17亿元,基金支出1632.57亿元,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504.98亿元。
年末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74.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65万人。
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28.02亿元,基金支出76.57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75.39亿元。
依法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年末委托投资运营签约金额700亿元。
图5 近五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年末全市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企业1769家,比上年增加193家;参加企业年金职工30.25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余209.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6.71亿元。
年末职业年金参保职工75.64万人,比上年增加0.09万人;年末领取待遇人数11.42万人,比上年增加1.63万人;当年支付待遇5.12亿元,比上年增加0.47亿元。当年划拨投资职业年金110.83亿元,比上年增加16.76亿元。
(二)失业保险
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25.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91万人。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0.58万人,增加2.22万人。全年为20.2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
全年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5.78亿元,比上年增加21.2%。全年通过“免申即享”方式向12.3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9.59亿元,惠及职工284.2万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惠及职工7.5万人次。
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34.93亿元,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6.43亿元。
图6 近五年失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三)工伤保险
年末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54.72万人。全市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100%。全年认定(视同)工伤4.08万人,评定伤残等级3.2万人。全年有6.71万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35.88亿元,基金支出27.81亿元,年末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1.75亿元。
图7 近五年工伤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三、人才人事
深入实施专家服务基层行动,选派市级专家服务团125个团队1044名专家常态化服务基层。新增市级专家工作室29个。
截至2023年末,全市共有留学人员创业园11家,其中部市共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2家;全市共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35个,当年新招收博士后1316人,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8226人。
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23年新设立1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遴选实施46个国家级和市级高级研修项目,开展88期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培训班,培养数字技术工程师1.2万人,组织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73万人次。
全年共组织实施职能化考试52项,共59.8万人次报名参考。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报考27.4万人次,4.68万人通过考试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等竞争类考试报考32.4万人次。
年末全市共有技工院校32所,在校学生11.3万人。全市技工院校共招生3.9万人,毕业生2.19万人,面向社会开展培训12.87万人次。年末全市共有就业训练中心7所,民办培训机构740所,全年共组织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6.71万人次。其中培训企业职工5.61万人次,培训失业人员5.74万人次,培训毕业年度高校和中职毕业生1.69万人次。
年末全市共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1人,全国技术能手334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8家,市级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81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76家,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7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60个。
年末全市共有职业资格鉴定机构123个,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418个,职业资格鉴定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评人员1.6万人。全年开展技能人才评价35.4万人次,30.3万人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6.8万人次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7360人次取得技师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图8 职业资格评价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取得证书情况
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工作人员聘用合同签订率超过99%,岗位设置完成率100%。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全面推行,全年全市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7875人,其中市属事业单位3475人,区县事业单位14400人。
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全面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探索符合高校科研院所发展的薪酬制度,首创出台乡村振兴人才激励举措26条。持续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统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完善事业单位福利政策。保障义务教育教师等群体工资待遇,推进完善园区开发区薪酬制度,加速推进工资管理数字化建设。深入开展川渝和毗邻区域工资协同。
高标准做好“国家工程师奖”国家级表彰奖励评选推荐工作,高质量完成16项国家部委表彰推荐,37个先进集体、65名先进个人获得国家部委表彰;圆满完成9项市级表彰、20项市级部门表彰组织实施工作,350个先进集体、464名先进个人、545项优秀作品获得市级表彰,940个先进集体、1630名先进个人、35项优秀作品获得市级部门表彰。
四、劳动关系
年末全市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并在有效期内的集体合同累计2.7万份,覆盖职工135.0万人。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批并在有效期内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企业4803户,涉及职工99.7万余人。组织开展2023年度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工作,继续发布全市分职业、分岗位等级的企业从业人员工资价位信息。
全年全市各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共办理争议案件6.7万件,涉及劳动者6.7万人,其中调解组织办理争议案件2.5万件,仲裁机构立案受理4.2万件。仲裁机构立案受理案件涉及劳动者4.2万人,当期审结案件4.2万件,涉案金额12.8亿元,仲裁结案率99.4%,仲裁机构成功调解2.9万件,调解成功率76.1%。
图9 近五年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办理情况
全年全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主动检查用人单位11792户次,涉及劳动者56万余人,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967件,为1977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2668万余元。深入开展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评价企业15389户,其中A级企业6054户、B级企业9205户、C级企业130户。
五、人社帮扶
2023年,全市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达到80.8万人,组织开展脱贫人口培训4.26万人次。617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就业4989人,促进14.4万名易地搬迁群众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山东帮扶重庆脱贫人口转移就业1.46万人,帮扶培训脱贫人口4826人次。全市140.68万困难群体中符合参保条件的115.34万人困难群体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其中已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54.17万人;为35.6万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3020.66万元。
图10 近三年人社帮扶情况
六、行风和基础建设
强化“人社服务快办行动”、人社便民服务圈建设、社保卡“一卡通”三个抓手,持续打造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人社政务服务“好评率”保持在99.99%。全市人力社保184项服务事项同步实施“三级四同”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和限时办结等制度。推进我市人力社保领域政务服务事项承诺办理时限优化为平均5.5个工作日,较法定时限平均压缩15.8个工作日;申请材料优化为平均1.7件,较原申请材料平均精简1.2件。推行“一窗综办”,143项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依托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一提供政务服务。推进网站、服务平台适老化改造,在“重庆人社”APP增设“长辈服务专区”,纳入45项涉老高频服务事项。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等在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同源发布、同步更新,做到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推出企业职工退休、员工录用、灵活就业等14个“一件事”上线运行,推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培训补贴等7项政策“免申即享”和单位社保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2项政策“直补快办”。着力打造“15+5”人社便民服务圈,累计建设全市1.5万个人社便民服务点位,创新开发人社便民服务电子地图,实时提供网点查询、智能推荐、一键导航和关联网办等服务。148项服务实现网办,网上可办率达到95%,累计提供网上办事服务超700万件次。
积极推进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工作,实现人社领域全业务用卡,其他民生领域45项服务事项持续扩面,年末全市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3634万人;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达64.6%,电子社会保障卡在39个渠道提供服务,并开通97项全国服务和14项市属地服务,全年累计提供线上服务1835.3万人次。全市12333电话服务全年接听总量295.5万次,综合接通率85.3%。
七、川渝人社合作
实施川渝人社“十大专项行动”,形成年度标志性成果10个。川渝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资金定期结算为全国首创,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就业、社保、人才等领域32项区域协同标准化试点事项实现同标办理。
2023年,重庆为1.64万名川籍劳动者落实社保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就业扶持资金8816.09万元,“川渝合作·职等您来”线上招聘专区为1.54万家四川企业发布招聘岗位81.4万个。共同培育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累计200名,其中重庆培育100名。互办养老、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累计达2.6万人次。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家服务团服务基层项目8期。川渝毗邻地区建成市级人力资源产业园累计6个,“新重庆人才卡”与“天府英才卡”实现9000余名高层次人才互认,互派顶岗培养人才49人,联合培养博士后23人。统筹制定“川渝通办”全程网办流程规则,四批次43项“川渝通办”事项全年互办业务57万件。共同建设社会保障卡通办服务网点5857个。
注:
1.本公报中的有关数据为正式年报数据。
2.全市就业人员及分三次产业人员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局,全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农民工数量有关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3.本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分项合计与总计不等的情况;增量及增长率根据四舍五入前数据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