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统计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81XW/2018-14277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社会保障 [ 体裁分类 ] 工作报告
[ 发布机构 ] 市人力社保局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18-08-09 [ 发布日期 ] 2018-08-24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81XW/2018-14277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社会保障
[ 体裁分类 ] 工作报告
[ 发布机构 ] 市人力社保局
[ 有效性 ]
[ 发布日期 ] 2018-08-24
[ 成文日期 ] 2018-08-09
2012年度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日期:2018-08-24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字号:
分享:
 
      2012年,我市人力社保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扎实工作,稳中求进,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就业再就业 
      2012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633.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7.98 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856.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5.47 万人。全市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6.29%;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5.88%;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7.83%。
      2012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5.45万人,比上年增长19%。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25.8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10.94万人。
      2012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2.43万人,比上年末下降4.09%。城镇登记失业率3.3%,比上年末下降0.2%。
      重点群体就业成效显著。发放就业补贴1.4亿元,帮助  2.22万名低保人员实现就业。全年共帮助202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组织1307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创业工作成效显著,共建立市级创业孵化基地36个,孵化企业2339户,带动就业2.9万人;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6.8亿元,直接帮扶6.3万人创业就业,带动19.4万人就业。
      年末,去除转户农民工165万人,现有农业户籍农民工753万人,其中,市内务工418万人,市外务工的335万人。外地来渝务工人员115万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41.7万。
      年末,持外国人就业证在我市工作的外国人共717 人,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在我市工作的台港澳人员共332人。
      2012年全市新成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75个。年末,全市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58个,其中公共就业和人才公共服务机构70个(县级以上),人力资源服务企业288家。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实现镇街全覆盖,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和社区、91.7 %的行政村建立了服务网络。
      2012年共举办招聘会1.2万次,参会单位18万个,提供岗位491万个(网络发布岗位信息264万条),求职人数366万人次(网络发布求职信息116万条),帮助实现就业和流动127万人。保存流动人员档案82万份,依托档案提供服务29万人。
      二、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855.17亿元,较上年增加204.42亿元,增长率为31.43%;基金支出合计649.75亿元,较上年增加129.11亿元,增长率为24.80%。                   
      (一)养老保险 
      1.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年末,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为703.5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0.3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459.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3.2万人(参保企业职工为328.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95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44.0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15万人。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提高,且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年末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共99.13万人,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73%,比上年末提高5%
      全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31.13亿元,比上年增加29.22%。其中:征缴收入396.71亿元,比上年增加23.42%;财政补贴116.56亿元(中央财政补贴81.40亿元,地方财政补贴35.16亿元),比上年增加45.08%。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408.47亿元,比上年增长22.98 %。基金累计结余448.84亿元,比上年增长37.61 %。
      2012年末全市有176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数5.26万个,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21.78亿元。
      2.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年末,全市参保人数为1130.95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349.57万人。当年基金收入63.68亿元,其中个人缴费9.63亿元,财政补贴52.96亿元(中央财政补贴26.71亿元,地方财政补贴26.25亿元)。当年基金支出38.07亿元。基金累计结余40.49亿元。
      (二)医疗保险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96.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8.00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48.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17万人;参保退休人员147.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83万人。
      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35.18亿元,比上年增长30.06%,基金支出104.80亿元,比上年增长25.55%。基金累计结余150.69亿元,其中:个人账户积累64.49亿元。
      2、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
      年末,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22.59万人,其中城镇居民559.68万人,农村居民2162.91万人,基金收入80.93亿元,其中征缴收入14.39亿元,财政补贴66.17亿元(中央财政补贴42.81亿元,地方财政补贴22.97亿元)。基金支出72.02亿元,基金累计结余39.28亿元。
      (三)失业保险
      年末,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323.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4.92万人。其中,参加失业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81.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31万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5.85万人,比上年全年减少0.47万人。失业保险待遇进一步提高,一类地区达到每人每月735元,二类地区达到每人每月670元。
      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9.61亿元,比上年增加63.28%;其中征缴收入18.77亿元,比上年增加59.20%。基金支出3.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9%。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52.57亿元。
      (四)工伤保险
      年末,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374.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37.80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132.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39万人。全年认定工伤(含视同工伤)55677人,比上年减少3092人;全年工伤劳动能力鉴定人数为 28811人次,比上年减少3558人次。全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包括享受职业病待遇人数、因工死亡人数和供养亲属人数)为7.99万人,比上年增加1.76万人。
      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1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0%,其中征缴收入13.20亿元,比上年增长33.87%。基金支出15.02亿元,比上年增长58.61%,年末基金累计结余6.59亿元。
      (五)生育保险
      年末,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253.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89万人。全年共有8.25万人次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比上年增加2.84万人次。
      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5.30亿元,比上年增加84.67%,其中征缴收入5.18亿元,比上年增加81.75%。基金支出3.63亿元,比上年增长62.78%。年末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余6.39  亿元。
      三、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年底,全市地方人才资源总量达到445.32万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182.06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资源120.98万人,高技能人才资源72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44.48万人,社会工作人才11.3万人。
      全年新增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9人, 累计2478人,其中高技能人才9人。选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0人,累计150人。评选“百人计划”人选40人。全年引进国(境)外专家10500人次。全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969人,比上年增长39.22%。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10个、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7个,2012年招收进站博士后230人,办理出站99人,在站博士后591人。创建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1个、市级继续教育基地12个,举办国家高研班7期,市级高研班20期,培训高级人才2000余人。全年全市25.4万人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其中取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和成绩合格的有6.12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技工学院校80所,在校学生133866人,毕业生“双证率”为99.55%,就业率为98.04 %。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现稳定增长。2012年末全市共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153个,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新增1351人。全年鉴定人数42.98万人,鉴定获证人数 37.29万人,其中高级及以上鉴定获证人数 3.6万人,免费为农民工初次鉴定颁证7.2万人,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颁证6.5万人。
      四、公共人事管理
      履行公共人事管理职能,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进一步规范。
      圆满完成2012年公务员录用考试任务,全年组织录用公务员3216名。深化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评选表彰了147名“重庆市人民好公仆”。全年办理国家部委表彰33项,向国家部委推荐表彰先进集体93个,先进个人154名。审批同意开展表彰45项,表彰先进集体733个、先进个人1903名。
      全年共组织各类人事考试119项(次),报名参考44万余人。积极推进公务员交流和竞争上岗,全市共交流公务员8000余名,竞争上岗处级干部300余名。
      事业单位新的用人制度基本建立。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公开招聘、合同聘用三大制度,核准岗位2.38万个,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7万人,全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签订率达99.6%以上。完成中小学教师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五、工资分配
      2012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4498元,与2011年的39430元相比,增加了5068元,同比名义增长12.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0%。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5392元,与2011年的40042元相比,增加了5350元,同比名义增长13.4%。2012年全市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1035元,与2011年的26251元相比,增加了4784元,同比名义增长18.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2%。
      从2012年5月1日起,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三档调整为1050元/月和950元/月两档。同时,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也相应从三档调整为10.5元/小时和9.5元/小时两档。
      六、劳动关系与劳动者权益维护
      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和工业园区创建活动,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和劳动关系协调三方机制建设。2012年末,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备案的当期有效集体合同22927份,覆盖职工309万人,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5.6%。
      全年全市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47085件,其中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9600件,结案29588件,结案率达98.44%;各级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案外调解共处理14435件。
      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不断加大,大力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和“网络化”管理,先期启动实施21个区(含2个开发区),其中主城9区和北部新区已覆盖所有镇街。全年主动检查用人单位共1.37万户,涉及劳动者87.12万人;对0.57万户用人单位进行了书面审查,涉及劳动者33.62万人;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1.03万件。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责令用人单位与3.49万名劳动者补签了劳动合同,为11.61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9.7亿元,督促 771户用人单位办理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督促543户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683.85万元,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6户,责令用人单位退还收取劳动者的风险抵押金91.32万元。
      实施了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累计缴纳保障金85.72亿元,累计退还已完工项目保障金40.81亿元,动用工资保障金垫付农民工工资9174万元,结存44.91亿元。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检查,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2012年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共检查用人单位   8384户,为3.25万劳动者补发工资17604.8万元。
      2012年共收到群众来信1158件,比去年下降36.3%;接待群众来访1214批次、3612人次,比去年分别上升23.8%、1.1%。
      七、基层基础建设
      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加速推进。2012年继续在6个区县、24个乡镇(街道)开展国家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试点建设,在200个乡镇(街道)开展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有效改善了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条件,提高了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和办事效率。
      信息化步伐加快。启动了“金保工程”二期建设,已建成覆盖全市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全年新发具有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987.04万张。
 
      注:
      1.本公报中的有关数据为年报数据。
      2.本公报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有关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局。
      3.本公报的人才资源总量来源于市委组织部。
      4.本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增量及增长率按照四舍五入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媒体&APP

重庆人社APP

微博

微信公众号

便民数字地图

12333
智能客服

政策咨询
问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