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建设管理办法》政策解读
一、《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管理办法》政策出台背景是什么?
为加快推进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2011年起,我市启动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工作,逐步建成了国家级、市级、区县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3家,并拓展建设了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4家。2024年我市印发《重庆市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原2021年出台的相关管理办法已无法适应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新要求,亟需出台新的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政策文件。
二、《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管理办法》出台的依据有哪些?
《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管理办法》主要以《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重庆市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政策法规为依据。
三、《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及核心举措有哪些?
《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管理办法》共6章、34条,主要明确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概念、立法依据、建设管理原则等,确定了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的建设标准及申建流程,细化了绩效评估标准、流程,确定了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扶持条件、扶持方式等。其核心举措是对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重新分类,并按照不同分类分别确定建设管理及考核规定,有效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平台审批、建设、运营、考核的标准化和科学性。
四、《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管理办法》适用对象是谁?
《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管理办法》适用全市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主要包括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专业性行业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专业性行业性人力资源市场三类主体。其中:
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指以发展产业为目标,集聚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平台园区。
专业性行业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指以服务特定行业发展为目标,集聚服务特定行业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平台园区。
专业性行业性人力资源(人才)市场是为特定专业、特定行业人力资源提供一站式、针对性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五、《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管理办法》与原政策有哪些不同?
《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管理办法》是2021年印发的原管理办法基础上的政策完善,相较旧政策,主要有以下不同:
1.扩展文件适用范围。《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管理办法》规范包括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专业性行业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三个类别。新政策适用对象多了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有效弥补了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缺乏规范化政策管理的问题。
2.分类细化平台建管标准。对于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的建设管理,按照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专业性行业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三个类别分别进行了规定,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有利于推动不同类型平台的建设运营,助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建设。
3.调整优惠政策内容。将平台优惠政策直接对接市发展和改革委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优惠政策。相较于原管理办法,新政策对资金来源方向进行了调整,但补贴标准更高。
六、《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管理办法》相关政策如何经办?
按照《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管理办法》规定,市级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申建由各区县按照规定向市人力社保局随时提出。市级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考核由市人力社保局每年印发通知,组织考核评定,核定相关政策。
七、谁负责《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管理办法》解释和咨询?
市人力社保局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处负责《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管理办法》的解释工作,联系电话为023—86868885。
八、举例解读
案例1:某区县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基础条件较好,人力资源需求旺盛,但未建立区县级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能够直接申请设立市级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
答:可以的。根据《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管理办法》,各级产业发展平台独立设置审批条件,设立市级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并不必然要求先设立区县级平台。
案例2:1个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规模较大,且在其他地区已经运营了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能够在其注册地申请设立一个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
答:不可以。根据《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管理办法》,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需由下一级政府或人力社保部门提出,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以参与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的运营,但不能自行申建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
案例3:某区县设立了一个区县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否无法参与考核评估,申请享受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的相关政策?
答:根据《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管理办法》,区县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以申请参与市级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平台绩效评估。评估结果获得优秀等次,可以申请参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评估,达到相应等次的可享受相关政策。